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

第52章 交流(1 / 2)

总共五篇论文,通过检索,薛忠坤只找到杜恪发表的四篇论文加正在审核的这篇论文,论文内容全都是关于电子流理论,并且都是今年发表的。

“有意思啊,真的很有意思,这个电子流理论是怎么想出来的,质子与电子分流,形成全新的聚合态。而且力学平衡和分离方法,都有充分论证,很好的勾勒出了未来蓝图。”

薛忠坤主研方向就是扫描隧道显微学、自旋电子学、拓扑绝缘量子态和低维超导电性等,与电子流理论恰好有相关联系,因此全部论文看下来,便迅速对杜恪提出的电子流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反复看了两遍论文,还是觉得不够过瘾,便一边回复论文通过。

一边继续检索杜恪,希望找到杜恪的其它论文,可真没有。

哪怕有几个同名的,检索出来的论文也与电子流理论毫无关联,通讯地址也不一致。检索不到论文,他便与《物理评论B》的编辑部联系,让他们把杜恪的信息发过来。编辑部那边需要一点时间找出信息,所以他又开始检索第二作者陶勋,找出了一点信息。

“夏科大的副教授,研究方向是材料学和锂电池,好像跟电子流理论也没有什么关联……这个杜恪,难道也是夏科大的?”

不一会儿,《物理评论B》发来了作者信息。

基本上为了做人名消歧,很多期刊都要求作者将自己的基本信息与简介一同寄过来,这样可以迅速将同名作者区分开。

杜恪,庐州杜恪新能源有限公司,1998年4月21日出生,皖省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毕业,研究方向为新能源电池。

“皖理工毕业的?本科还是硕士?博士?不对,98年出生,今年不是才23周岁,这还是本科生吧?”薛忠坤算了一下杜恪的年纪,顿时大为吃惊,“这五篇论文,都是一个本科生写出来的?而且还是皖理工毕业的本科生?好像这个皖理工也不是985、211和双一流吧?”

表情变幻了一会,薛忠坤实在想不通,一个普通本科生,怎么研究出电子流理论的。

他很快打电话给自己带的一位博士生:“小朱,你在不在学校,过来我办公室一趟。”

小朱已经不年轻,快接近三十岁的人了,进了办公室时小口喘了喘气,表现出一副急急忙忙跑过来的姿态:“老师,您找我?”

“这几篇论文,你抽时间看一看,然后呢,去联系一下论文的作者杜恪,跟他交流交流,最后再给我报告一下。”

“好的。”

“嗯,去忙吧。”薛忠坤挥挥手。

小朱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敢在办公室里耽误时间,要知道他跟随的这位博导,可是夏科院院士!

两年前薛忠坤还入选了华夏海归70年70人名单,这份名单可是包括了邓稼先、杨振宁、钱学森、施一公、钟南山、白春礼等等享誉中外的大犇——当然,也有一些商业界、文学界、艺术界、体育界的名人,如李彦宏、巴金、郎朗、陈凯歌、郎平等。

能跟随薛忠坤读博,对小朱来说,是劈开了一条通往学术殿堂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