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佑?</p>
纣王心中稍作思索,这个名字他并没有什么印象,应当没有在《封神演义》之中出现过。</p>
不过这《封神演义》所写,也算不上详尽,甚至可以说有不少的错漏...就比如,杨妃与杨任之间的同族关系,书中并没有提及。</p>
就算是杨妃已入后宫,杨任也投了西岐...但杨任与黄天化那可都是同在清虚道德真君门下修行,但这师兄弟二人,在书中似乎并没有什么交流。</p>
虽然“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还没出世,但这个道理是始终存在的,纣王还是会将《封神演义》拿出来重新翻阅,基本都会有一些全新的感悟,也会注意到一些自己此前所忽略掉的情节内容。</p>
也是因为杨妃提起了杨任,因此这一次他翻阅《封神演义》的时候,就专门寻了寻关于杨任的情节,因而才想到杨任与黄天化其实同出一门。</p>
然后依稀想起书中曾经言,黄天化在三岁的时候被清虚道德真君带走,与黄飞虎父子别离十三年才相见...纣王又寻到黄飞虎反商过五关时与黄天化相逢的章回,确定了时间是“纣王二十一年”...往前推算,这黄天化怕是明年就要被清虚道德真君带走了。</p>
虽然还有一年的时间,但还是要给黄飞虎提个醒。</p>
这几日里,纣王十分安分,并没有再做什么大的动作,宫内令人将他砸坏了的偏殿,改建成为“御书房”,朝中则是恢复了每日的朝会,并且在日常问政的时候,都会着重闻讯《封神演义》中,提及的那些臣子。其中有比干、梅伯这样的忠重之臣,也有费仲、尤浑此类“奸佞”之辈。</p>
纣王观其言行,然后在心中给出评价。</p>
“大王。”皇叔比干拱手谏言,“如今四海升平,国富民强...老臣以为当轻徭薄赋,鼓励农牧,同时也不能忽视冶炼铸造...兵虽凶器,但做护国安民之用,必不可少。”</p>
皇叔比干乃是亚相,主管祭祀,一向不主张征伐...但他主张是富国强兵。</p>
以往时候,纣王会认为皇叔比较保守一些,但是现在...纣王似乎听出了许些言外之意。</p>
散朝之后,纣王独留下了皇叔比干,“皇叔,何为富国强兵?”</p>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纣王算是问到了比干的心坎上,在这方面他有大量的心得,“民富则国富,而国富乃强兵之本...同样,强兵乃富国之基。”</p>
“民生若不足,则不足以支撑兵甲之重;反之,若兵甲不盛,则一旦有变,则民生农牧则没有保障。两者相辅相成...”比干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臣以为,应当以农为基,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p>
说罢,比干又一拱手,然后抬眼去看纣王神情。</p>
大商一朝,历代君王都是勇武过人,好武更多于文治,帝辛则更胜历代先王...比干作为与闻太师同样作为托孤之臣,他的作用便是在文治上,要维护大商的政治与经济的稳定。</p>
在这一点上,比干并没有什么压力,但是他认为只是维持现状还不够...别看现在大商煌煌盛世,东西南北四大伯侯,领八百镇小诸侯尽皆臣服,但比干一直有所堤防,因为四大伯侯都不是等闲之辈,一旦大商势衰,难免他们不会起异心。</p>try{ggauto();} catch(ex){}
所以,如何保持大商对天下诸侯的压制力,令宵小不敢妄动,这是比干认为当下的重中之重。</p>
“大王,臣以为北海袁福通胆敢造反,便是警钟...这无疑是对大商的挑衅。”比干沉声道,“这一战,关乎天下诸侯对朝廷的态度,如果能以雷霆之势,将之平定剿灭,天下诸侯自然不敢异动...可一旦战局陷入焦灼状态,那...事态恐怕就是另外一个方向了。”</p>
“不错。”纣王深以为然,“如果连一个小小的袁福通都不能平定,大商之威严,恐怕就不复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