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诡大明:灵能飞升

第八十二章 历历有据(2 / 2)

这些朝廷的官僚,以及东厂的番子们不会注意和留心的小事,皇帝都在听。</p>

并且一一记录在案。</p>

吾在听,从来不是一句空话,甚至朱翊钧打算将它们雕刻起来,放在天宫内存档。</p>

朝廷里对皇帝直接把人劈死多有物议,但无人出声质疑,一来这样的例子太少。</p>

二来,死者都是触及红线的畜牲,而且一死一个不吱声。</p>

最后是程序问题,但这对于超脱于世间的皇帝,有什么作用。</p>

皇帝陛下想当好人,想主持公道,那就去吧。</p>

这种事啊,干一天不难,干一辈子就难了。</p>

他们在等。</p>

嘉靖和隆庆已经做出了示范。</p>

皇帝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众人乐见其成。</p>

但朝臣们没有意识到的是,皇帝在悄无声息之间,绕开了朝廷这个大框架。</p>

甚至于深入到乡野,深入到宗族。</p>

裁定公理的话语权从地方的乡贤、宗族的族长,演变为太一。</p>

“这件事,太一怎么说?当今陛下怎么说?”</p>

往往一句话就能噎的人无以言对。</p>

不怕死的尽管去。</p>

可惜,庙堂上的士大夫们看不到。</p>

他们还以为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修士手中,在士大夫手中,治理国家靠的是他们。</p>

至于那位在金座焚烧的神皇太一,就是个符号,是无害的神象。</p>

只要他们收敛一点,不像徐阶那样横行无忌,好日子还能长长久久。</p>

他们所不知道的是。</p>

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p>

历史的智慧告诉我们,每一次人类社会的变革,都是思想领域的剧变。</p>

是因为信息传递和承载的成本的大幅度递减。</p>

第一次的变革是竹简。</p>

第二次是造纸术。</p>

上古之时,为何微言大义,既有古人用语之习惯,也因竹简的承载能力是有极限的,就是用更少的笔墨,表达更多的意思。</p>

所以,才留下了这么多的空白,使后人解释。</p>

而现在,人们只需要在脑海中将记忆上传,带着当时最为深刻的感觉。</p>

诸如鸟语花香的触动,食物的温暖,求知若渴的幸福,还有令人恼怒的苦闷,等等不一而足。</p>

情绪和画面、文字互相结合,令人感同身受,亲历其境!</p>

这无比契合华夏信达雅的表达方式。</p>

没有什么比这更为准确了。</p>

哪怕是目不识丁的老农,也能将知识上传。</p>

谁能定义只有掌握了四书五经的,才算知识。</p>

这就是未来。</p>

朱翊钧正是在做这样的事情。</p>

从之前利用灵能,扩散简单的情绪。</p>

到现在,祂开始从芸芸众生之中汲取养分。</p>

其既要有纵向的传递,也有横向的彼此沟通。</p>

所以要让更多的人能够脱离生产,将精力放在思考上,进行一场大思辨。</p>

要打开古代社会不可逾越的知识壁垒。</p>

所以李时珍必不可缺,粮食,数千年以降,都在这个问题上了,但哪怕死了一位李时珍,朱翊钧依旧会源源不断的寻找下一位李时珍。</p>

大方向对了,需要的就是人力去堆。</p>

天才的灵光一闪,可以省去大量的时间,降低成本,但并不是不可或缺。</p>

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人们才会将精力聚集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p>

凡间的朝廷只是皇帝计划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p>

彼时,世间万物将以太一为核心,连为一体。</p>

所有人,都毫不例外。</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