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实世界得道成仙

第五十六章:如纱罩灯(2 / 2)

池中有鱼钩不钓,笼中买鸟常放生。</p>

闲来山后观虎斗,无事林中听鸟鸣。</p>

无忧无虑无烦恼,世态炎凉皆看清。</p>

单句的意思为众生平等,慈悲,不杀,人们也喜欢将此句拿出来单用,但全诗并不是只有这个意思。</p>

若是以平等、慈悲来解其意,别人问一句:佛观一钵水,十万八千虫,若是众生平等,一钵水里的生灵更多,你为何还要喝水?存一命而害众生,慈悲何来?</p>

因此诗句中,首先就说明了前提,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p>

人在水面之上,所以可以选择有钩不钓,人不在森林的食物链中,所以也可以买鸟儿来放生。</p>

所以除了慈悲之外,诗中还蕴含有一层佛陀超脱之意,既然你我皆是凡人,还没有达到超脱三界五行的境界。</p>

还需要靠进食喝水来维持生命,还在天地食物链的大循环之内,那就不需要去纠结食肉,吃素,喝水、杀生,不要自己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烦恼。</p>

是对应唯识宗第三重戒:恼害不解,谏谢不受,劝诫弟子不就要纠结被迫杀生,要想开一些的诗。</p>

“…………”</p>

清登知道陈景也是個玩家,两人所获得到的资料都一样,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关键是在资料海中如何筛选正确答案。</p>

金山寺可不是唯识宗,让他们不要去纠结杀生,食肉,简直就是离经叛道,与尊佛性流派的理念完全相驳,因此第一时间排除正解,双手合十答道:“弟子看到了慈悲!”</p>

陈景也点了点头,跟着回道:“弟子也看到了慈悲。”</p>

“…………”</p>

看热闹的众僧面面相觑,方丈这一题未免出的太过简单,答案完全一样!</p>

准确的说,哪怕换一个武僧上来辩法,也会得到一样的答案。</p>

戒律堂的金行长老,开口道:“方丈,是不是再出一题,或者先回答的胜?”</p>

“不用!慈悲与慈悲也是有不同的。”</p>

无戒老和尚摆了摆手,转头对率先开口清登的问道:“你看到了何种慈悲?”</p>

慈悲还分品种?清登短暂慌乱之后,开口回道:“自然是众生平等,哪怕是蝼蚁、飞蛾生命亦应该得到尊重的慈悲。。”</p>

无戒和尚不置可否,又对陈景开口道:“你又看到了何种慈悲?”</p>

陈景并没有用主神连接网络,因为知道网络上不会有正确答案。</p>

而且这一句若脱离全诗单独使用,也确实是表达慈悲。</p>

【佛宗心印,显圣!】</p>

陈景激活佛宗之相,气势与方丈分庭抗衡。</p>

双手合十抬头回道:“弟子所观,众生皆蝼蚁,佛法若烛火,你我皆飞蛾。”</p>

“众生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觉悟者当报以悯意,此为慈悲。”</p>

“佛法若烛火,带来了光明,却会灼伤扑向它的飞蛾,以纱罩灯,使我等修持佛法者,能感受到佛法光明却不受其所灼伤,此亦为慈悲。”</p>

“方丈还想要告诫弟子禅机妙用,如纱罩灯,这一点弟子却不敢苟同。”</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