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翻译家

第151章 央视报道(2 / 2)

特别是被玻璃管紧密包裹的生产线,还有鹦鹉指挥的各种传送物料的小机器人。

生物公司的最后一个画面是记者采访生物公司总经理王桐。

王桐向他介绍人工角膜的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同时提到现在公司正在努力和各省市卫计委合作。

争取人工角膜产品完成临床实验,没检测到问题后,进入医院的统一采购名录和纳入医保。

之后央视的镜头就转向雨笙医院。央视记者采访眼科主任聂正博。

聂正博在手术之前,自信的说道:“通过我的经验观察,人工角膜构造的很巧妙,从它各种微结构来看和真实的角膜一模一样。

每个患者的角膜都是不同,但根据专业的仪器,可以为患者个性化定制属于个人的角膜。

我很有信心在患者移植成功后,恢复光明。”

最后画面就拍摄几个患者的手术过程。李浩终于看到接受人工角膜的人是一男一女,一个小女孩。

要是开始介绍患者的信息,男的是一个建筑工程师,由于外伤造成角膜损伤。女的是由于微整形,造成角膜感染进而引起失明。那个小女孩是由于天生角膜畸形而失明。

手术的过程虽然没有血腥画面。但央视也播放的画面也进行模糊处理。只能看到无影灯下手术刀的动作。

转眼之间就来到第二天。聂正博医生和护士给三位患者检查情况。

那位男患者开一下纱布之后,惊喜的说道:“我能看到了,我竟然能看到了。”

女患者听到后大哭,说她看不到。结果发现她是没有摘下缠着眼睛上的纱布。摘下之后,她也立刻恢复光明。

聂正博医生很奇怪,坐在旁边的小女孩,没有丝毫反应。她的父母在一旁很着急。

他语气柔和的向这个小女孩问道:“小姑娘,你有什么感觉?能看到东西吗?”

小女孩脸色茫然地问道:“什么看,我不懂啊。我只感觉到前面东西和我摸它们的感觉不一样的。”

听到小女孩的这句话,他的父母立刻喜极而泣。

聂正博兴奋地宣布三例人工角膜移植全部成功。

最后央视记者采访陈思雨。这个场景是在燕京卫计委,还有红会的领导在场。

他们宣布雨笙医院与卫计委和红会合作。共同开启“光明之路”慈善活动。

雨笙医院拿出5亿资金作为项目的起始资金,同时在网上发起捐款活动,网友捐赠一元,雨笙医院同时捐赠一元。

红会也拿出专项慈善资金。共同给家庭困难的失明患者提供援助。并且需要角膜移植人和更换人工晶体的白内障患者到雨笙医院可以免费治疗。

燕京卫计委也作出决定,燕京多个医院同时开启临床实验,并协同完成人工角膜的各项检查,尽快让这个产品正式投入市场。

李浩看完整个节目,他轻松地说道:“估计王桐他们要加班一夜,紧急生产出一批人工角膜。经过这次报道后,我们的知名度一定会急剧提升。”

“一定会的。”周云笙笑着说道,“我嫂子搞慈善,现在手笔越来越大。本来只想在我们医院做慈善,现在看来只要把慈善活动扩展到全市。

看央视现在的报道,我们公司的知名度一定会有提升,希望我嫂子也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李浩笃定的说道:“你嫂子现在已经达到她的目标,经过央视报道后,你们这个医院也算知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