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二九一章 父皇,我就问问朱祁镇的事,你咋就变成这样了??(1 / 2)

奉天殿内,随着朱元璋一句话说出,一下子就将满朝文武,都给听懵了。</p>

在此之前,他们很多人都是各种的猜想,太祖高皇帝把他们召集起来,还说有事情要颁布,到底颁布的是什么大事。</p>

可不论怎么想,都没有想到,他所要颁布的大事,竟然是要把他的祖训给废除!</p>

话说,这祖训不是太祖高皇帝,非常得意的东西吗?</p>

为了编写祖训,他可谓是绞尽脑汁,洪武二年开始动笔,一直到洪武六年才最终定稿。</p>

历经四年。</p>

后面更是两次修改,一直到洪武二十八年,才算彻底定下。</p>

这怎么现在……说废就废了?!</p>

他真能舍得?</p>

这不是在做梦吧?</p>

朱元璋将众人的反应收入眼中,对此并不意外。</p>

他停顿了一下开口道:“准确的来说,也并非是把咱的祖训给废掉了。</p>

而是将祖训里的不少东西给废了。</p>

比如不征之国。”</p>

朱元璋当初,从韩成这里听说了后世之人,把他的祖训给钻成了筛子。</p>

他留下的祖训,不仅仅没有束缚住那些官员,乡绅,相反还变相的,成为了那些官员们手中的工具。</p>

被各种想方设法的钻空子,歪曲理解自己的祖训。</p>

把自己的祖训,当成对付大明后世皇帝的工具来用。</p>

朱元璋是真气。</p>

并不止一次的升起过,要把他的祖训给彻底的废掉的念头。</p>

但是经过一番仔细的思索后,朱元璋最终还是把这个念头给按了下来。</p>

觉得不能如此做。</p>

虽然从长久来看,祖训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p>

但是,却也能将一些东西给弄成定制,用来稳定大明。</p>

做大明长久安稳的基石。</p>

就比如,在大明原有的历史之上,他的祖训有很多地方,都被钻成了筛子。</p>

可是有些方面,却没人能动摇。</p>

最多不过是在他定下的祖训上,进行一些发挥。</p>

心平气和的去看待这事情,他觉得他的祖训,确实在后面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p>

给大明,以及不少的君王,都带来了很大的束缚。</p>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同样给大明带来了不少的好处,让大明变得安稳。</p>

既然这样,那他就把那些对于大明,大大不利的地方给修改掉。</p>

再补充上一些,对大明以及大明后世有利的祖训进去,形成新的祖训也就是了。</p>

不能因为祖训有一部分的问题,就将其全盘给否定掉。</p>

在冷静下来,并进行了一番思索后的朱元璋看来,这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p>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p>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明!</p>

周边小国,多为我华夏之藩属。</p>

有一些藩属国挺老实,但有一些藩属国,却一直暗地里搞小动作,认不清他们的地位。</p>

妄想挑战天威!</p>

越是不打,他们就越是不将我泱泱大明放在眼中!</p>

只有仁德,不宣诸于武力,根本不能让他们感受到我大明之强盛。</p>

不能让他们跪服!</p>

所以,该打就要打!</p>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p>

只有仁德,没有武力,不去征讨他们,他们就越发蹬鼻子上脸。</p>

比如这倭奴就是如此。</p>

今后,该打就要打!”</p>

听到朱元璋这话,朝中众人这才心头一动,变得恍然大悟起来。</p>

就说嘛!太祖高皇帝怎么可能,会将他所制定出来的祖训给废除?</p>

原来是只废除其中的一部分。</p>

对于朱元璋会在这个时候,说出废除不征之国的事情,并说出这样的一番杀气腾腾的话来。</p>

有的人感到很感到很意外,很担忧,也有的人觉得在情理之中。</p>

尤其是那些武将们,更是一个个兴奋不已,暗中摩拳擦掌。</p>

觉得今后有他们的用武之地了。</p>

就该如此做!</p>

周围的那些蛮夷之国,不懂礼数,需要大明的兵将教他们该怎么做人才好。</p>

但也有一些人心中忧虑,怕大明从此开启了好战之先河。</p>

国虽大,好战必亡!</p>

当初太祖高皇帝,列出那些不征之国来,也是觉得那些地方过于偏远,而且过于鸡肋。</p>

打他们会花费诸多的银钱,动用很多兵马,很容易把大明拖入到战争的泥潭里。</p>

打输了丢脸,打赢了又没有什么太好的收益。</p>

担心会因此而拖垮大明。</p>

这在不少人看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抉择。</p>

可哪能想到,重新回来的太祖高皇帝,竟仿佛突然性情大变。</p>

做出了这样的安排来。</p>

实在是糊涂啊!</p>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有些人心中不满,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却也不敢出声反对。</p>

生怕太祖高皇帝会在此时动手,将他们给砍了。</p>

朱元璋见到自己将这事说出来后没有人反对,略显遗憾。</p>

他还想着有人跳出来激烈反对一番,然后他将之给砍了,好用来祭旗呢!</p>

结果这些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和自己争辩。</p>

也没有人说什么,国虽大好战必亡……</p>

停顿了一会儿,确认确实没有人反对后,朱元璋便又一次开口道:“除此之外,咱还要废除海禁!</p>

从今日起就要开海!</p>

将重新设立市舶司,鼓励人出海进行贸易。</p>

当然,是要在官方允许的情况下。</p>

要杜绝走私,严厉打击走私,打击走私之人和海外海寇勾结,残害我大明百姓!</p>

不仅这样,咱还要将这一条给写进祖训之中!</p>

让今后子孙,都不许再固步自封,闭关锁国!</p>

要让后世之子孙牢记世界之大,让他们目光变得长远开阔。</p>

不能只把目光放于大明之内,也要投注于大明之外。</p>

要从海外那众多的地方获得财富。</p>

任何时候,都不许狂妄自大,自视甚高!</p>

觉得大明为天朝上国,觉得大明的物产就足够丰富,不需从外面那些地方来获取!</p>

遇见好东西,就要给吸收过来,变成我大明的。</p>

要组建海军,要征服世界!”</p>

“第三,则是从今之后,大明的藩王,封于海外远离大明之处。</p>

不许给任何藩王,分封我大明已控制住的疆域!</p>

若是有些藩王,不愿到海外去分封建国,那么便只能当一闲散王爷,没有封地,要交还三护卫。</p>

藩王应带着其三护卫,还有一些朝廷所支持的兵马粮草,到海外去开拓,去传播华夏之文明。</p>

去亲手建立属于他们真正的封国!</p>

当然,这些封国,依旧属于我大明,其开拓出来的土地,也属于我大明。</p>

但是藩王在其所建立的封国内,却拥有较高的自主权力……”</p>

藩王外封之事,按照朱元璋原本的设想,那自然是把所有的藩王,都给一股脑的都封到外面去。</p>

国内一个不留。</p>

但经过他的一番思索之后,却最终没这么做。</p>

觉得这样,太过于一刀切了。</p>

并不是所有的藩王,都适合丢到海外去分封建国。</p>

有的藩王天生有冲劲儿,一身才能,留在国内当一个太平王爷,肯定是太屈才了。</p>

比如洪武朝的自己那几个很能打的儿子。</p>

比如这个时候的朱高煦。</p>

天生就适合把他们丢到外面,让他们去拼搏。</p>

可有的人并不适合,比如一直醉心医学,并且已经在医学上面,做出了不少成就的自己家老五。</p>

这样的人,将他丢到外面去,让其去分封建国,对他而言是一件很残忍的事。</p>

对于大明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p>

所以经过仔细的衡量之后,朱元璋有了解决的办法。</p>

那就是选择到海外去分封建国的人,可以拥有王府三护卫,还有大明其余一些物资上的支持。</p>

那些不愿意到外面去的藩王,则只有藩王名头,没有封地,也没有王府三护卫。</p>

等于说是没有军权,没有封地,只能做一个闲散王爷。</p>

这样的话,对于那些敢于迈出去,带人打生打死去开疆拓土,传播华夏文明的藩王而言才公平。</p>

不然,只留在大明之内,便可享受到封地,三护卫等待遇,那势必会有不少人不愿意出去。</p>

朱元璋这接连三条说出,起到的效果,宛若石破天惊一样!</p>

原本朱元璋来到建文朝后,就立刻动手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举措。</p>

就让很多人都知道,要变天了!</p>

可是现在,听到了朱元璋所说的这样的一番话后,他们才发现,他们之前所想的还远远不够。</p>

太祖高皇帝所想要做的,要远超他们的想象!</p>

他所进行的变革是真大!</p>

朱元璋说完之后,便又竖起了一根手指头。</p>

没有再给这些人多想的时间,也没有给他们留讨论的时间。</p>

今天,他把建文朝的文武朝臣召集在这里,只是向他们宣布这些事,并不是在这些事情上征求他们的意见。</p>

“第四,不许再将各种机巧,各种技术,给说成奇淫巧技!</p>

不许再打压工匠们,不许打压各种技术发明!</p>

大明从今之后,不仅要注重文化的发展,同样也要重视技术之发展!之改革!</p>

尤其是火器的发展,更是重中之重!</p>

火器才是未来!</p>

当火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足可以解决北北方鞑子!</p>

可以让那些鞑子,从能征善战,变成能歌善舞!</p>

今后大明当设立火器部,寻找并培养能工巧匠,专门制作火器。</p>

各种待遇都要提升上去!</p>

谁再敢说这些东西是奇技淫巧,再敢说这些无用。</p>

再敢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敢明里暗里阻挠这些事施行,就让他上战场上去,用嘴给那些敌人打仗!</p>

看看别的是不是下品!</p>

文化很重要,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技术以及技术产品,也都一样重要。</p>

这就像是人的两条腿,缺了哪个都不行!”</p>

朱元璋说完这话后,便满是威严的站在了这里,等着下面众人的反应。</p>

他知道,他所说的这些事,别看一个个都是石破天惊的。</p>

但要论起抵触最大,反对意见最多的,就是现在自己说的这个!</p>

他太清楚,那些读书人到底有多冥顽不灵。</p>

到底有多么的在意这事儿!</p>

那绝对是像刨了他们祖坟一样!</p>

读书人群体这么大,里面不乏一些明事理之人,但整体而言,却大多都是思想守旧之辈。</p>

或者说有一部分是守旧,但更多的却是利益使然。</p>

有些人也明白,各种技术有多重要。</p>

可就是要享受着技术便利的同时,还要疯狂的去打压各种技术的发展。</p>

去污蔑它们,贬低它们,将之说成奇技淫巧,用来维护他们读书人的地位。</p>

从而好获得利益。</p>

这件事,绝对会像捅了马蜂窝一样。</p>

果然如同朱元璋所想的,在他说出了这话后,有很多人都是不由得面色大变。</p>

很显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p>

朱元璋见此,脸上神色不变,心里却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p>

接下来,这事谁敢反对,他就杀谁!</p>

就如同他说的那样,杀上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将他们拉到前线去。</p>

让他们去作战。</p>

他此番前来,就是要替老四尽可能的扫平障碍,给老四铺路的。</p>

反正他是在这边干一票就走,很快就会把皇位传给老四。</p>

这些事儿,他这个开国皇帝来做,要显得顺畅的多。</p>

同时他也愿意,替大明,替他的儿子做这个恶人。</p>

把最棘手,最得罪人的事情给做了。</p>

剩下的再让老四去做,老四今后就更加容易打开局面。</p>

也更加容易收拢住人心。</p>

可以说朱元璋在这件事情上,是真的在不遗余力。</p>

也真的如同他之前所说的那样,要把朱棣扶上马,再送上一程。</p>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令朱元璋有些意外和失望。</p>

因为等了一阵之后,虽然有很多人面色巨变,似乎想要说些什么。</p>

可最终却没有一个人敢说话,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p>

这和朱元璋所想的,跳出来几个人,让他再杀鸡儆猴来上一番,让这些人在这件事上,变得更加印象深刻。</p>

知道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有多大的决心的想法落了空。</p>

不过朱元璋并不是那种,等着机会往头上掉的人。</p>

既然没有人跳出来当这个露头椽子,那他就自己制造出来一个。</p>

当下他便坐在龙椅之上,双目在奉天殿的群臣身上来回扫视。</p>

如此看了一会儿之后,目光落在了一个人身上。</p>

这人身子又瘦又高,脖子也显得有些长。</p>

在这众多官员当中,显得很是突。</p>

朱元璋望着他开了口道:“杨士奇是吧?</p>

来,你来说说,这个事儿怎么样?”</p>

在感知到太祖高皇帝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视之时,杨士奇就尽可能的缩了缩脖子,把身子弄得更低一些。</p>

不让自己那么显眼。</p>

可是哪能想到,竟还是被太祖高皇帝给点了名。</p>

这个事儿怎么样?</p>

那按照杨士奇的看法,那自然是不怎么样。</p>

他一直所接受的教育,接受的观念,以及现在所看到的各种情况,都是这些匠人是低贱的。</p>

读书人就是高。</p>

那些人,是真的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p>

也不能如同太祖高皇帝那样,将他们的读书人,和那些匠人们比作一个人的两条腿。</p>

真的是太拉低他们读书的人的身份,也太提高匠人们的身份了!</p>

杨士奇立刻上前一步,对着朱元璋认真的行礼。</p>

而后面色严肃的道:“回禀陛下,这事儿,在微臣看来是应该的!</p>

您说的非常对!</p>

这些东西,真的是奇迹淫巧吗?</p>

在微臣看来并非如此!</p>

比如咱们现在所乘坐的马车,睡的床,坐的椅子,穿的衣服,将士们所用的弓弩,盔甲等等。</p>

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技术的。</p>

也正是因为一代代匠人们不懈的努力,把技艺传承下来。</p>try{ggauto();} catch(ex){}

并不断的进行发展,才能够变得更好,我们才能享受到这些东西,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p>

这些东西,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p>

都需要借助各种工具,经过一定的程序,才能最终做出来。</p>

这些真的是奇技淫巧吗?</p>

在微臣看来,绝对不是!</p>

谁若说这些都是奇技淫巧,那他今后就别吃饭了,也别穿衣了,直接自己光着身子去过活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