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246章 天宝“战神”李隆基(2 / 2)

只是,他们现在说得虽然好,但等吐蕃人举国入侵的时候,又有多少唐军士卒会埋骨高原呢?</p>

一将功成万骨枯!</p>

凭军功富贵,终究只是权贵游戏的一种,上升通道暂时还没有堵死罢了。</p>try{ggauto();} catch(ex){}

并不是说这种上升通道有多公平。普通人和将门子弟,从出生开始就不是一条起跑线。</p>

一想到这里,方重勇有些意兴阑珊起来,接下来的场面话都没心情去说了。</p>

“都散了吧,天威军调防兰州整编的事情,还是陇右边军内部的事务,跟某的安排无关。</p>

其他的事情,你们等王节帅来了以后再说。诸位,后会有期了。”</p>

说完,他站起身,不顾众人诧异的目光,径直朝着门外走去。</p>

方重勇还没走到陇右节度使的书房,就发现身后一阵盔甲摩擦的声音。转身一看,原来是王难得从后面追了过来,一副要开口却不知道怎么开口的模样。</p>

“王军使还有什么事情么?”</p>

方重勇疑惑问道。</p>

“某想进银枪孝节军。”</p>

王难得沉声说道,对着方重勇抱拳行礼。</p>

理论上说,所有的唐军边将都是效忠于基哥的,不存在谁隶属于谁的问题,所以方重勇也没想过招募什么“亲信”,也不相信那些所谓的“亲信”,最后会跟他一起赴死造反。</p>

大家都是大唐边将的时候,别人服他管,那是因为他是节度使。在不影响这个大局的前提下,自然有人愿意来套近乎,甚至拍胸脯愿意出生入死也不在话下。</p>

然而,关系再好的同僚关系也只是同僚而已。</p>

方重勇如果哪一天看基哥不爽要造反,他举起旗帜,就必须得找一个合适的借口。否则没人愿意提着全家的脑袋,跟他一起干这种“大事业”!</p>

从这个角度看,王难得现在的举动就有些奇怪了。</p>

“诶?”</p>

方重勇一愣,他万万没想到王难得会说这话。王难得已经贵为军使了,他进银枪孝节军,不亚于从头开始,个人损失不是一般的大。</p>

当然了,在天宝时代,想往上爬是很容易的。关键还是要有能力,跟对人,得圣眷。</p>

“王将军好好一个河源军军使不当,怎么愿意屈在银枪孝节军当中做一个小官呢?”</p>

方重勇疑惑问道。</p>

“方节帅别说笑了。</p>

现在外人还不知道银枪孝节军的厉害,都还不当回事。等他们知道了以后,估计要削尖脑袋往里面钻。</p>

与其那时候从众,还不如现在就先在里面谋一个官职。</p>

方节帅也需要有人在银枪孝节军里头打下手啊。”</p>

王难得一脸苦笑说道,这次他算是豁出去了。</p>

他们家之前是跟着李亨混的,现在李亨倒了,那肯定要找个离圣人更近的差事,才能将家族发扬光大啊!也要重新找一个靠得住的靠山。</p>

要不然在陇右这里当个苦哈哈的军使,几年都见不到基哥的面,那又有什么意思呢?</p>

这个跟同级别京官永远比地方官更吃香,是一个道理。</p>

银枪孝节军虽然编制不大,却是圣人的贴身禁军,属于优中选优的存在。近水楼台先得月,王难得一点都不傻。</p>

“也行吧。”</p>

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p>

基哥的原话是“边军之中无论什么身份的都可以招募”,那自然也包括军使。毕竟,银枪孝节军将来说不定要扩军的,当然也需要高级将领,吸纳陇右边军军使进入其中并无不可。</p>

虽然动静有点夸张就是了。</p>

“谢方节帅成全,属下一定鞍前马后,肝脑涂地在所不惜!”</p>

王难得一脸激动说道,身体都在微微颤抖。</p>

这条粗腿,总算是抱住了!</p>

至于他爹王思敬是被方有德斩杀的……王难得觉得:既然人已经死了,那就在坟墓里好好躺着,等后人来给他上香就行了。</p>

总不能说王家一大堆活人,被这个死人给整得日子过不下去吧?</p>

“既然是银枪孝节军的一员,那就叫某方军使就可以了。”</p>

方重勇摆了摆手说道。</p>

他已经跟基哥写了信,将银枪孝节军作为“机动部队”使用,编制可以随意挂靠,也省得边军与禁军不好协调。方重勇去了河西,那么银枪孝节军就挂靠在河西边军序列;将来若是去了河东,那就挂在河东边军序列。</p>

然后一边从边军中招募勇壮,一边练兵,顺便参与边境的小规模战斗!</p>

最后在战场上大浪淘沙选出来的兵马,一定是能征善战之辈。</p>

基哥虽然对银枪孝节军寄予厚望,但他也知道,这件事急不得,要不然就是第二个龙武军,中看不中用了。</p>

“王将军可以在河源军中选几个弓马娴熟的亲信,一起赴任。身边要是没几个熟悉的人,指挥起来也很生硬,发挥不出王将军的水平来。</p>

若是将来王将军往上升了,也可以顺便把他们往上提一提。”</p>

方重勇非常“贴心”的建议道。</p>

听到这话,王难得心领神会,叉手行礼道:“末将明白了,谢方军使的知遇之恩,末将必有厚报!”</p>

“去吧,早些将河源军的事务交接一下,由副军使暂代。</p>

某岳父到陇右后,还会在各军中安插他带在身边的人。所以现在是陇右边军军使的人,接下来还是不是,那就很难说了。</p>

你选择离开陇右边军,倒是没走错路。”</p>

方重勇意味深长的说道。</p>

王忠嗣在信中,对方重勇提起了一个他在河东提拔起来的将领,叫李光弼!</p>

王忠嗣对这个李光弼赞不绝口,说他有大将之资。本次奔赴陇右当节度使,也将李光弼等人带在了身边,此外还有不少亲军,规模不小。</p>

换句话说,王忠嗣也压根没想过自己孤身去陇右赴任节度使,而是带着他那一套亲信班子,可以迅速接管陇右兵权。这比他当初赴任河西的时候,可风光了不少。</p>

“家底”也殷实了不少。</p>

这些年来,王忠嗣没闲着,着手提拔了不少人,这些人里面很多最后都成为了跟着他一起上任的亲信部曲。</p>

虽然朝廷明面上是禁止这种事情的,但不管是安禄山还是王忠嗣,都是在着力培养时刻跟在自己身边的“自己人”,以应对边镇节度使军政财权一把抓的复杂状况。</p>

这便是基哥所默许的底线,绝不能再往前走了。</p>

其实王忠嗣这么做也是顺应时势,不得已而为之。</p>

节度使任期一般不超过四年,几大节度之间人员调换也很频繁。如果哪个节度使没有自己的亲信班底,可以跟着一起走的,那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快速在本地生根,掌控军权。</p>

而边镇的复杂形势,又对节度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他们上任后便可以对外用兵,并妥善处理与边境势力之间的摩擦。</p>

大唐周边的势力,也不会因为这些节度使进入状态很慢,就刻意手下留情。该搞事情的一定会搞事情。</p>

之前方重勇从未考虑过自己当节度使的问题,毕竟他还太年轻了,论资排辈差得远。</p>

只是现在,情况似乎发生一些变化。</p>

王难得走后,方重勇沉吟不语,望着节度使衙门院墙四角的箭楼发呆。</p>

一根篱笆三个桩,现在他贵为河西节度使,也是该有那种跟着自己一起走的亲信班底了!</p>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