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200章 册封大典(1 / 2)

盛唐挽歌国虽大,好战必亡第200章册封大典在唐代,册立太子,是一件很庄重的事情,最起码,从仪式上说很庄重。</p>

其礼仪排场之大,仅次于太子登基称帝。由此可知,皇权的分量,是通过一次又一次隆重的礼仪,对其进行强化。</p>

以便达到号令天下的目的!</p>

礼仪看起来无用,但实际上对于世人的心理暗示,是不可低估的。</p>

既然重用,那自然讲究细节。</p>

比如说册立太子的日期,就不是皇帝随意开口定下来的,必须要请礼部的相关人员“册定吉日”,群臣商议过后才能决定。这个流程一定要走,否则太子的册立就不合乎“基本法”。</p>

起码在文官集团当中是这样看待的。</p>

等册封大典的日期确定后,礼部便要开始准备各种礼仪所需人员物件,并着手在太极殿举行册封大典。</p>

哪怕武则天与后面的唐代帝王都非常厌恶太极殿,也不敢轻易变更册立太子的场所。</p>

据记载,册封仪式的场地,必须“御设御幄坐太极殿的北壁之下,朝南而立。”</p>

就在方重勇离开长安,前往邠州的第三天,册立太子的仪式如期召开。</p>

唐代注重坐北朝南作为尊位,册封仪式上,这个位置依旧是给皇帝在坐。因此不难猜到,这么安排是为了强调此时的太子依旧是太子,不能越俎代庖挑战皇权。</p>

那么太子李琩的位置在哪里呢?</p>

答案就是:礼部会在太极殿东朝堂北面设位,面朝西方,这是给将要受封的太子所立的“专座”,到时候寿王李琩便会坐在专门设立的“太子专座”上。</p>

册封大典对群臣们也有安排,他们到时候会处于东、西方两个朝堂的位置,地位明显低于太子。</p>

从群臣的地位设置上看,帝王已隐隐地提高太子的地位,凌驾于群臣之上,而座次安排中,坐北朝南的帝王依旧是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一切都是那样顺理成章。</p>

当然了,仅仅是典章的规定,不代表基哥本人的想法。</p>

除此以外,册封大典前一天朝臣官员的位置、地点、仪仗、鼓乐等设施便已经准备就绪,并有史官在场,做详细的记载。礼部还有专人在特殊情况下进行补救应对。</p>

册封当日,太子亦不可随意直抵会场,必须遵守系列仪式,并由专官负责。</p>

可以说,这是一整套政治动物参与的政治流程,每个参与者,包括帝王和太子在内,都不过是执行命令的机器而已。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情,都是礼部早就安排好了的。</p>

如果皇帝或者太子应对不当,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情,那么在场的史官,则会毫不留情的记载,成为丑闻之一。</p>

册封仪式启动后,就需按之前朝臣协商后制定的程序顺序举行各项仪式,由于册封太子是国之大事,所以事先必须要正式通知中枢各级官僚参加。</p>

等皇帝、太子全部坐定后,到了对应时辰后,宫廷诸卫才能宣布百官入内,此时朝中供职的大小官吏都要按制度入内。</p>

群臣毕到,举行大典,亦是大唐的最高礼仪。全部人到齐后,由侍中主持典礼开始。</p>

“帝服衮冕,御舆以出之,曲直、华盖、警跸、护卫照旧。”</p>

太极殿大门前,担任仪仗官的韦青,用他那洪亮的嗓子大声喊道。</p>

他话音刚落,来自太乐署的乐队,开始奏乐,敲钟打鼓,各种礼仪乐器依次奏响。</p>

大唐天子李隆基,在高力士的陪同下走进太极殿正殿,太子册封仪式正式开始。</p>

紧接着,寿王李琩也走入太极殿正殿,随后是李林甫跟刚刚担任左相的李适之,他们身后跟着参加太子册封大典的中枢群臣。除了有急事“出差”的人以外,其他中枢六品以上的官员基本上都到了。</p>

看到最后一个臣子走进大殿,仪仗官韦青大喊了一声:“拜”。</p>

这时,太子候选人,寿王李琩按照典章的要求,机械麻木的向大唐天子李隆基行跪拜礼;</p>

韦青按照典章流程继续大声说道:“再拜”。</p>

群臣包括李林甫和李适之在内,与新太子李琩一起向李隆基行跪拜礼,太子与众臣们起身后,中书令李适之手捧册案、中书侍郎裴宽执玺绶立。二人验明册案后,李林甫对着李隆基叉手行礼说道:“有制”。</p>

李隆基微微点头道:“册封太子吧。”</p>

这时,按照典章的流程,新任太子李琩站起身,来到李林甫面前,当面领受案册、玉玺。</p>

从此刻开始,他就是被朝廷所承认,被大唐帝国上上下下所公认的太子了!</p>

仪仗官韦青当即号令群臣行跪拜之礼,这已经是册封仪式的最后流程。</p>

中书令李适之出列,从李隆基手中接过太子册命诏书,代天子宣读诏书。</p>

这份诏书,大体内容都是千篇一律的东西,并不是李隆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是“典章”早就规定死了,根本没法做什么手脚。</p>

其内容无非是褒扬太子的良好品行,鼓励他之后的表现等等这样的大话套话,并以大唐天子的名义,正式把玺绶送达太子李琩手中,这样总算是完成了册封仪式的全部过程。</p>

太子脸上无悲无喜的接过诏书,按照典章的标准礼仪,对着李隆基行了一礼。</p>

随即韦青大喊道:“太子册封完毕。”</p>

这时候鼓乐声再次响起,太子李琩用标准却不带任何情绪的动作,在庄严的礼乐声中转身出了太极殿,当他出了正门鼓乐就停了。</p>

随即大殿内陷入死一般的安静之中。</p>

这是整个太子册封过程中最容易出幺蛾子的关键节点。此时太子必须转身,对着坐南朝北,在龙椅上居高临下看着他的大唐天子,行跪拜之礼!</p>

要是这时候太子什么也不做,或者礼仪不得体,那么整个太子册封仪式就被废掉了!后续有什么灾难性的政治影响,谁也说不好,毕竟大唐一百多年历史上,貌似还没在这里出过什么状况。</p>

不过令群臣们松了一口气的是,太子李琩平静而标准的对李隆基行了一个跪拜之礼,以这个动作为标志,作为代表册封之礼的终结,为今日的太子册封划上了一个句点。</p>

整个太子的册封大典,从开始到结束,都是无趣、无聊,却又意义重大。它代表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皇权,进行了“半次”交接。自此,朝中另外一个政治核心会逐渐形成,与皇权分庭抗礼。</p>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只让寿王李琩感觉到浪费时间。</p>

嗯,现在要叫太子李琩了。</p>

完成了太子册封大典的他,跟在中书令李林甫身后,只觉得今日发生的一切,是那样的荒诞不经,又无比真实!</p>try{ggauto();} catch(ex){}

曾经,他母亲武惠妃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连李林甫都来示好。</p>

他所拥有的一切,规格都远超当时的太子李瑛。好多人都说,圣人会废掉太子李瑛,立他李琩为太子。</p>

从现在回过头看,那些人说得倒也不错。</p>

李瑛确实被废被杀,圣人一日杀三子,震惊朝野。</p>

而现在,李琩这个等了好多年,传闻中似乎马上就能被册封的皇子,也确实被封为太子了。</p>

从结果上看,当时那些人所预测的简直神准!</p>

然而,李琩觉得这一切都已经没什么意思了。走到太子这一步的过程太过于曲折,失去了太多生命中难以割舍的东西。</p>

如果可以许愿,李琩情愿上天把他的韦三娘还回来。</p>

这太子之位,要着又有何用?</p>

结果他刚刚走出太极殿,还没来得及“回到”太极殿隔壁的东宫,李琩就被高力士给拦住了。</p>

“太子,圣人在花萼相辉楼等你,应该往这边走才是。”</p>

高力士皮笑肉不笑的对李琩微微点头说道,做了一个请的手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