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39章 夜猫子进宅(2 / 2)

“西域那边的情况,我不懂啊。连民情与地理都不懂,账册也没有,能想什么办法呢?”</p>

“不需要你懂啊,又没说要在西域那边搞钱。你在长安搞钱的本事不是很高么。那个红莲春,已经卖成了传说,我现在想买一坛过过瘾都找不到货了。”</p>

一提起方重勇捞钱的本事,郑叔清就赞不绝口。</p>

呃,不知道要怎么去说。</p>

方重勇痛苦的扶着额头,对于郑叔清这种脑筋比较死,手腕又太过灵活的腐朽中枢官僚,他实在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p>try{ggauto();} catch(ex){}

“郑使君之前说,朝廷让你捞钱是为了维持西域河西走廊的军需,对吧?”</p>

方重勇盘起腿,换了个比较舒服的姿势坐着,沉声问道。</p>

“确实如此,这一点李相已经说明白了。”</p>

郑叔清微微点头说道。</p>

“然后无论用什么理财的手段,只要河西节度使那边不缺用度,军需充足,那么你这个户部侍郎,就当得很稳当,对吧?”</p>

方重勇又问了一句,郑叔清点点头。</p>

户部侍郎,又不是“理财使”。搞钱只是手段,维持军队正常运作,维持高规格的封赏以保证军队士气,这个才是最终目的。</p>

一切为了大唐打赢对吐蕃的局部战争!战争打的就是后勤!</p>

反过来说,假如郑叔清在岭南搜刮了很多财帛,但是这些财帛却根本没办法运到长安,更别提运到西域,那么,这种类型的“理财”对于打赢战争又有什么用呢?</p>

手段,从来都是为了目的服务的,而不是相反。</p>

别看牛仙客与崔希逸都说河西府库满仓,兵戈齐备。</p>

但是,一旦打仗打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吐蕃国力雄厚,补给能力也很强,家底比突厥人厚实多了。</p>

而且吐蕃是农奴制,擅用蛮力,也不把农奴们当人看,死个十万人都不带眨眼的,并不爱惜人力。</p>

有时候大唐跟吐蕃对垒打仗,拼消耗都拼得肉疼。大唐这边死一个对面吐蕃死两个,吐蕃都可以一直玩这种游戏。</p>

只要开打,持续的后勤就不能断掉,只要一断,就会出大事。</p>

“某的意思是说,关中支援河西走廊,力有不逮,离得太远了后勤很难受。只能通过别的办法来为河西藩镇提供援助。并不是一定要在长安捞钱买粮食送过去,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p>

要不然就只是一句空话了。”</p>

听到这话郑叔清微微点头,不得不说,方重勇的话很有道理。</p>

最终问题,还是要能持续不断的支援河西走廊!</p>

“那郑使君你得把这些年河西节度使幕府报上来的账册,还有甘州、凉州等地的账册,都拿来我看看。或许有办法,要不就是纸上谈兵了。”</p>

方重勇将礼单递给郑叔清说道:“没有这些,便将礼物拖回去吧。”</p>

“某现在又没有职务在身,你说的这些账册都是朝廷机密,某哪里能弄到,你还当在夔州呢!</p>

那些都在户部和中书省存放文案的专门库房里,有专人管理。</p>

某现在身上只有散官没有差事,连那边门都进不去,你让某怎么办?”</p>

郑叔清气急败坏怒吼道。</p>

忽然,他好像想到了什么,托起下巴在思考着什么。</p>

“好像,也不是没有办法。”</p>

郑叔清若有所思的说道。</p>

“什么办法?”</p>

方重勇好奇问道。</p>

“某虽然不能办到,但是有人可以办到。而且以他的身份,合规,合法。”</p>

郑叔清微微点头,心中有底了。</p>

“你需要什么,你写一份清单给我,就现在。”</p>

郑叔清急切说道。</p>

“也行吧。”</p>

方重勇无奈叹了口气,拿出砚台磨墨,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一连串的名字。这些都是他要知道的东西,关乎大局。其他有些事情或许也很重要,但不会影响整体。</p>

河西走廊的人口、粮食产量、屯田区域、商业往来、地方特产等等。有些东西可以迅速转换为军事实力,有些东西则不能。</p>

只不过,为什么他这个住在兴庆宫后门宫墙外的人,要操心兴庆宫主人应该操心的事情啊。</p>

“以后这样的事情,能不能不要麻烦我了啊。别人当官都是收钱的,你倒好,把钱往外面送。”</p>

方重勇忍不住吐槽道。</p>

“不妨事不妨事,最后一次,最后一次了。”</p>

郑叔清大喜,等坊门一开,他就准备直接去办这件事。</p>

……</p>

方重勇在忙,隔了一堵墙的兴庆宫内,正在大摆宴席。</p>

前任河西节度使牛仙客,奉命入京述职!李隆基特意在兴庆宫大摆宴席,给足了牛仙客面子。</p>

就在去年(开元二十四年),牛仙客奉命调任朔方行军大总管,河西节度使之职由崔希逸接任。</p>

不久,崔希逸奏称,牛仙客在任时厉行节约,积蓄财物,政绩可观。</p>

于是唐玄宗便命刑部员外郎张利贞前去核实。张利贞经过调查,回奏朝廷,称河西确是仓库盈满,器械精劲,崔希逸所言不虚。</p>

李隆基大悦,提前授予了牛仙客工部尚书的官职。</p>

这可不比郑叔清先去职再授职,而是先授予职务,铁板钉钉!</p>

比起张九龄这样通过科举上来的文官,牛仙客的资历可就差了点意思,基本上可以算是底层草根挣扎向上的表率了。</p>

牛仙客早年曾在鹑觚县(陕西长武县附近)担任小吏,因为工作出色,受到县令傅文静的器重。</p>

傅文静后来后升任陇右营田使,牛仙客因为能干听话又是老熟人,被召为佐吏,这个官员就是营田使的附属官员,然后牛仙客因军功累迁至洮州司马。</p>

这个时候,牛仙客才能算是一个“独立官员”。在唐代,一个正式官员麾下,往往有好几个附属官员帮他做事。这些附属的随员,想升迁往往是很难很难的。</p>

后来王君担任河西节度使的时候,牛仙客被授为节度判官,成为对方的心腹,进一步升官,成为地方大员。</p>

再后来萧嵩继任河西节度使,仍将军政事务托付给牛仙客,就足以见得此人打理地方政务有多厉害了。萧嵩回朝拜相后,担任中书令,遥领河西节度使,并多次推荐牛仙客。</p>

最后牛仙客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河西节度使了。</p>

从牛仙客的升迁轨迹就能看出,那些从地方基层出来的人,能一步步往上爬,都是有真本事的。节度使从中央空降,往往都需要这样的人在他下面打下手帮忙,要不然无法应对地方上复杂的局面。</p>

“来,牛爱卿,朕敬你一杯,感谢你这些年在河西为百姓做的那些事。”</p>

李隆基看着两鬓斑白,才五十多岁就已经有些老态的牛仙客,端起酒樽,动情的说道。</p>

“为圣人效死!”</p>

牛仙客躬身行礼,从李隆基面前接过酒樽,身边张九龄、李林甫和中枢各部主官见了此情此景都无不动容。</p>

“圣人,微臣以为,牛仙客并无担任六部尚书之能。臣弹劾御史大夫李适之坐观其事,没有阻止政令发出。”</p>

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从宴会厅的角落里面传出,在场所有人都被这句话给弄懵了。</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