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音乐家

第一百三十一章 后半句话(4K二合一)(2 / 2)

但有些画面,只要一闭上眼睛,就会在脑海里回放。</p>

音列残卷中神秘和弦的来路,安东老师和古尔德院长的死,父亲的工作档案...</p>

他又翻了翻《第一交响曲》手稿,老师记于末乐章的笔迹仍在:</p>

“在我们最后所论及之处,乐曲的结尾只是表面上的,且是完全意义上的虚假结尾。我的意图是表现这样一种斗争:有的时候人们认为胜利近在眼前,实际上却遥不可及。”</p>

“听感诚然辉煌,但抗争性的巨人动机最后实际上消失了,胜利与他无关,他的时代要么已逝,要么还未到来。”</p>try{ggauto();} catch(ex){}

虚假的...胜利?</p>

告一段落而已。</p>

外界的反响如雪花纸片般纷至沓来,学校官方事故通报、特巡厅在有知者组织内部的表彰通报、社会各界的感谢信与表扬信、新闻短讯、媒体乐评、活动邀请、同学们的探问...范宁成为了在毕业音乐会“怪物袭击事件”中的力挽狂澜者,也在主流乐评中正式被确定了“青年作曲家”的称谓。</p>

与社交中更多出于尊敬或善意的称谓相反,当这个词出现在书面用语时,校方、艺术界、新闻媒体及乐评人,往往使用起来都是极为谨慎克制的。</p>

作曲者、青年作曲家、著名作曲家、伟大的作曲家、伟大的作曲大师...各种称谓间的细微等级差距,每次向上都是艰难的跃进。</p>

《圣莱尼亚大学校刊》称青年作曲家范宁在迈耶尔大道组织的首演是在“致敬大师”,是“可彪炳史册的壮举”,并称《D大调第一交响曲》成为了不幸事件中“带着希望的劝慰与光”,学校带着“不幸中的幸运”让今年的校史中增添了这样一部“古典技法和人文底蕴都堪称完美”的大型管弦乐作品。</p>

《乌夫兰赛尔艺术评论》从商业与人气的角度,预测了《第一交响曲》将给青年作曲家范宁带来多少鲜花和赞誉,也预测了他和他老师安东教授的出版乐谱会迎来一波销量上扬的热潮。</p>

《霍夫曼留声机》认为,纵观许多作曲家的创作历程,鲜有人在自己第一部交响曲中就展现出了成熟的,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音乐语汇,“...它既有花卉、果实和荆棘,又有抗争、诘问与升华...事实上,当我们未来欣赏青年作曲家卡洛恩·范·宁后续的交响乐作品时,或能发现早在《第一交响曲》这里,他就已初步形成了所有他该形成的个人特质”。</p>

《提欧莱恩文化周报》未用太多笔墨细描交响曲本身,而是呼吁艺术界应重新审视著名作曲家安东·科纳尔的艺术人格与作品价值,文中列举了中古晚期大师卡休尼契、本格主义大师塔拉卡尼、浪漫主义当代大师席林斯等人都存在作品遇冷的历史阶段,撰文者认为“艺术的先驱之所以是先驱,就是因为他们将音乐的长矛投向了远方的沃土”。</p>

至少,变化已经开始,不是么?</p>

……</p>

20多天后的6月17日晚,音乐学院交响大厅。</p>

礼堂破损的建筑尚未修复,一场推迟的毕业音乐会在此重新匆匆举行,1400个席位从未像现在看起来这般拥堵,走廊、台阶、过道各处站满了听众。</p>

乐曲从大自然万籁俱寂的苏醒,走向春日原野和鸟语花香,从质朴热烈的乡土舞蹈,走向意味深长的森林葬礼,从狰狞恐怖的宿命恶念,走向英雄的抗争与消亡。</p>

七位圆号手在终章末尾起立,吹响象征神性与净化的挽歌,乐队在强击中辉煌收尾,听众席上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声。</p>

灯光亮起,身穿燕尾服的范宁双手挥出向上的弧线,示意乐队全体起立。</p>

他从指挥台上转身,看见听众席上的同学和走廊过道上的人们一样,已经全部站起,两千多号人的声势极为浩大,霍夫曼语版的“Bravo”声此起彼伏,快要掀翻屋顶。</p>

范宁先对听众席鞠了一躬,然后走下指挥台同小提琴首席希兰握手,这时一位位穿着黑礼服的男生,或各式华丽长裙的女生开始上台献花。</p>

他左右道谢,瞬间接过了五六捧,逐渐拿不下后,他送给了离自己最近的希兰,又送给了稍远一点的罗伊,再是所有弦乐组的前排乐手。</p>

后来花束越接越多,范宁开始边鞠躬边往后面管乐声部送去,男生女生仍在往舞台上跑,但场面逐渐有些拥堵,很多人也直接送给了自己心仪的乐手。</p>

有些招架不住的范宁,回到舞台前沿谢幕,然后暂时退场,在昏暗的过道里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p>

外面散乱嘈杂的欢呼声,逐渐变成了整齐划一,富有节奏的拍掌。</p>

范宁回到大厅二次谢幕,看见舞台已变成一片花海,尤其指挥台四周堆起了一座小山。</p>

他登上台,举起指挥棒,伸手翻动乐谱,交响乐团再次坐下,大厅重归安静。</p>

范宁在返场曲目中,先是选择了安东教授《f小调弥撒》中的管弦乐序曲,以悲戚庄严的音乐纪念二十多天前牺牲的古尔德院长以及遇难的死者,后又演出了两首西大陆神圣雅努斯王国风格的圆舞曲,重新拉回同学们毕业气氛下的心情状态。</p>

他离场,又出来谢幕,再离场,再谢幕,足足重复了十多次才被大家放过。</p>

在演职人员休息室的门口,他再次被十多家大小媒体架着摄影器材包围。</p>

占据主场地位的《圣莱尼亚大学校刊》主编率先提问:“范宁先生,此前在音乐沙龙及室内乐创作上,您展现出了对于标题音乐创作的青睐,那么这首作为您管弦乐领域开山之作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是否有您亲自指示的标题呢?”</p>

范宁点了点头,微微一笑,吐出一个单词:</p>

“巨人。”</p>

毕业音乐会的夜晚注定不眠。</p>

卢为大家预定了乌夫兰塞尔价格最贵酒店的整整一层,作为对演出成功落幕的庆贺。</p>

今夜属于鲜花、礼遇、盛宴、美酒,以及…那些范宁曾经所念所想的少年得意、校园时光和青春年华。</p>

而后又是一个清晨。</p>

圣莱尼亚大学西门往西,橡树小街深处,柳芬纳斯花园。</p>

天朗气清,阳光明亮,鸟声如洗,微风拂过脸庞,夹杂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路边各色的细碎花朵挂着露水,闪着宝石般澄澈晶莹的微光。</p>

穿着轻纱白裙的希兰蹲在草地上,一手攥着裙摆,一手伸向墓碑前的石板,从成片成片姹紫嫣红的花束中间拨划出了一小块空地。</p>

花朵鲜艳娇嫩,看得出人们献花的时间就在最近。</p>

她将一本厚厚的黑色书本放于锦簇花团中间,那正是精装出版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总谱。</p>

夏风吹过她的脸颊,褐色发丝朝后飞散,总谱也被吹得哗啦啦翻动。</p>

一袭黑色正装的少年站在小姑娘侧后,缓缓摘下礼帽,默然凝视前方。</p>

墓碑上原先由泥水匠刻下的文字已经填平,而在黑白照片之上,新铸了一个暗金色的半身镀金铜像。</p>

铜像后有神圣骄阳教会的“不坠之火”符号,基座除了刻有姓名、生卒年份外,还有作品目录索引,以及从原先墓碑上转移过来的墓志铭。</p>

少年留下的文字,被人们补上了后半句话:</p>

“他的时代终将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p>

------题外话------</p>

感谢7.2日,星天怨、观止散人、蜉蚴特、鈅璍、呼呼呼电子龙出动、Xircle、行云执事的月票~感谢梅花1、爱华的打赏~</p>

1秒记住114中文:</p>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