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1046赚钱嘛(2 / 2)

确实,真要这么做,一钱料也可以做出来和其他用料更多的钱币一样大小,只是不能比。</p>

放一块,很容易发现中间的孔洞大小的差别。</p>

“魏阁老,这耗用铜料多少是计算铜价和民间货物价格来算的,若是铜料不够,新钱怕是在民间会被抵制。”</p>

王国光皱眉说道。</p>

“钱币是朝廷铸造,有朝廷强制推行。”</p>

说话时,魏广德又指指盒子里的钱币说道:“这东西,总比宝钞强吧。”</p>

到了后世,哪个国家的货币还去考虑物价因素,计算制作成本的,都是国家背书,强推的。</p>

怪不得这些年,大明朝铸币不赚钱。</p>

因为大家都想的是把钱币做的精美无比,主要是含铜量高一点,越高越好,这才方便自己换回家熔炼了铸私钱。</p>

这话,魏广德能猜到,但是却不好说出来。</p>

他家以前干没干过这事儿,魏广德还真不知道,没听父亲说过。</p>

但是铸私钱的事儿,他是知道的,他家有参与,把卫所的碗口铳熔了。</p>

铸私钱,或许许多人觉得是不能说的秘密,放在后世就是印制假钞,不过在大明朝,特别是嘉靖中后期就不是事儿了,因为他们是“奉旨”铸私钱,朝廷还定了一比十的兑换价格</p>

“要禁绝民间铸造私钱,就不要在料上下太多成本,否则民间难以禁绝私钱泛滥。”</p>

魏广德环视屋里三人,压低声音说道:“早听说民间有兑官钱熔了铸私钱的,所以官钱的用料必须注意,我觉得官钱的成本,除了扣除料钱和工价外,朝廷至少要赚两成。</p>

如此,才能不给民间铸私钱有获利余地,同时户部要严格控制各地矿场,特别是云南铜矿开采。”</p>

此时大明各地虽然有大大小小许多矿场,可铜矿主要产自云南。</p>

只要从源头扼制住铜料,再有压低官钱的含铜量,就可以让民间铸私钱变得无利可图,自然也就没人继续干这个事儿了。</p>

防止民间私钱泛滥,用这招可比杀头更有效果。</p>

“我看行。”</p>

张居正其实老早就猜出魏广德用意,他也听说有人用官钱熔炼铸造私钱的事儿。</p>

“这样的话,出来的钱币可就用不了多久,表面就会锈蚀。”</p>

朱衡还是从工部的角度分析这么做的后果,虽然看起来工部铸币能赚更多,但是这利润是要进户部的,这是一早魏广德就说了,补充朝廷财政。</p>

“钱币会一直铸造下去,到时候可以让各地征收赋税时,将锈蚀太厉害的钱币交回工部重新铸造。”</p>

魏广德满不在乎的说道。</p>

“可是,朝廷哪来这么多的铜料?”</p>

是的,中国地大物博,也就是说说,其实一些矿石资源还是非常紧张的,就好比铜矿,金银矿等等。</p>

当然,说中国缺矿,其实也就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大家都想有世界级的超级大矿。</p>

就说铜矿,中国发现的最大铜矿,其实和南美那边的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p>

只不过可惜,南美距离大明太远,现在让大明水师横渡太平洋都够呛,至少在没有掌握西班牙人的航海图前,探测新航线就是九死一生的结局。</p>

不过大明周边,也不是没有铜矿资源丰富的地方,那就是倭国。</p>

“大明没有,可以从外面买回来。”</p>

魏广德说道。</p>

“买?找谁买?”</p>

王国光瞪大眼睛看向魏广德,满眼尽是询问之意。</p>

魏广德看看王国光,又看了眼张居正等人,见他们都是想问的样子,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宋时钱币就曾大量外流,何故?</p>

无非就是宋朝铸造的钱币样式精美,加之含铜量固定,比较好作为通用钱币。</p>

我大明要铸造的钱币,也不仅是在大明境内流通,我也希望能如宋时般流向海外,让海外诸国都尽相使用我大明钱币。</p>

相应的,他们要获得大明钱币,自然也要往大明贩运货物甚至金银及铜料。”</p>

“魏阁老,你的意思我明白,可是海外哪儿有铜料?”</p>

王国光无疑是最支持大量铸币的,因为铸币要有两成利润,这可是进工部补充朝廷财政困境的,铸造越多可不就越好。</p>

只不过支持归支持,铜料是凭空变不出来的。</p>

铸币,要的可不就是铜料。</p>

其实相对来说,银币还更简单些。</p>

大明一直都因为铜料不足,铸钱数量少,所以民间流通不畅,才有了私钱的存在空间。</p>

用大明制造的铜钱买海外铜料,只要能算过账,那当然是好事儿。</p>

“倭国。”</p>

魏广德开口说道。</p>

“嘶。”</p>

魏广德话音落下,屋里几人都倒吸一口凉气。</p>

十多年前,朝廷还在为倭寇烦恼,没想到现在魏阁老就想着要和倭国做生意了。</p>

明朝对倭国的警惕心是很高的,月港发出去的船引,每张上面都要写严禁和倭国贸易,根本就没有颁发和到倭国的船引。</p>

当然,和倭国做生意利润太大,所以出了月港的海船,有多少秘密驶向倭国,这个谁也说不清楚。</p>

而且,海商大多和“海盗”、“倭寇”有联系,出海后在外海把货物转移到别的船上,又如何不可?</p>

所以,朝廷一直严禁,但是大明和倭国的贸易却从来没有断过。</p>

光是金银比价的差异,就让海商趋之若鹜。</p>

利润,始终还是商人最追逐的东西,真敢冒着杀头的风险铤而走险的。</p>

“叔大兄还记得那份文书吗?”</p>

魏广德此时看向张居正,笑着问道。</p>

“你是说”</p>

张居正已经知晓魏广德的打算,于是点点头。</p>

魏广德继续说道:“诸公别忘记了,我们是用大概六成铜换取倭国十成铜,是我们大明赚了,而我们付出的只是工匠精湛的铸币手艺。</p>

这也是削弱倭国实力的方法之一吧,倭寇在我大明抢掠多少财物,用这样的方法把财富赚回来,何乐不为。”</p>

“如果真如此,也不是不行,倒是可以让锦衣卫查探一番,看看倭国铜价如何。”</p>

张居正这次率先表态支持,大明不会和倭国做直接贸易,魏广德话里意思已经明确了。</p>

但是通过朝鲜商人转口,貌似也不是不行。</p>

赚钱嘛,不寒碜。</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