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895蒙古的条件(1 / 2)

第796章895蒙古的条件</p>

“这么说,定国公徐文璧、吏部左侍郎张四维等二十二人都认为可以接受蒙古的奏请,英国公张溶、户部尚书张守直等十七人以为不可以接受和议,工部尚书朱衡等五人以为封贡可以实行,但互市却不方便实行.”</p>

隆庆皇帝在乾清宫里,看着廷议形成的结果,认真说起来,投票的结果虽然看上去支持派占上风,但实际上算上朱衡等有条件同意的朝臣,本质上也是对王崇古之策提出异议。</p>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投票的结果和魏广德当初盘算的票数一样,都是二十二票。</p>

由此,再考虑到内阁五位阁臣态度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支持王崇古之策,隆庆皇帝在心里终于还是坚定了立场。</p>

看着殿下肃立的阁臣和几位尚书,隆庆皇帝终于开口道:“传旨,让王崇古去谈,此事以后不得再争议。</p>

等大同那边有了结果,朝廷再做计议。”</p>

是的,现在王崇古只是给出一个想法,都不知道俺答汗怎么反应,朝堂上下就已经吵上了天。</p>

这就是一开始内阁想要掩盖此事的原因,这种事儿,怎么也得等王崇古把事儿谈成了,你们这些朝廷官员再来议论是否可行才是。</p>

毛毛躁躁的,像什么样子。</p>

可惜,朝廷的奏疏,几乎就没有能够保密的。</p>

地方上的奏疏送到京城,只要进了通政使司,就好像长了一双小翅膀,很快就会传遍京城的衙门。</p>

虽然郭乾、张守直等人心中不服,刚想站出来说几句,可是李春芳、高拱是不会让他们有开口的机会。</p>

郭乾能够在先前开口,那还是因为他是这次廷议的主持人,上奏的事儿自然要他来禀告。</p>

“臣遵旨。”</p>

“臣遵旨。”</p>

首辅、次辅已经站出来接旨,随后张居正、魏广德等人纷纷躬身接旨,口中高喊道。</p>

随着内阁阁臣接旨,礼部尚书潘晟、刑部尚书刘自强等人也躬身接下旨意,即便对此有异议的工部尚书朱衡在这个时候也选择了接旨。</p>

虽然他也和郭乾等人态度一样,但毕竟皇帝已经发话了,自然是不能抗旨的。</p>

到这一刻,内阁几人才算是松了一口气,他们让大同和俺答汗联系的事儿算是终于有了朝廷的背书。</p>

在此以前,虽然得到皇帝默许,但毕竟没有明旨。</p>

他们让王崇古联络俺答汗,传开了都是重大的失误。</p>

看看朝中的反对力量就能知道,闹起来是可能直接把他们掀翻的。</p>

好在内阁之外的人都不知道,因为知道的人还在大同,这才让他们度过了这一劫。</p>

别说内阁中人暗中都有各自的心思,可这次不同,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一个不好大家都要落水,所以才史无前例的凝聚在一起,共渡难关。</p>

从乾清宫出来,郭乾、张守直、葛守礼等人兀自不服,但这个时候也没了办法,只是对着这边重重的哼了一声,就大步向着宫门外走去。</p>

“善贷,这次算是你聪明,帮了我们大忙。”</p>

回内阁的路上,张居正就对魏广德大肆夸奖起来。</p>

张居正的话,当然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同。</p>

这次的投票结果其实并没有出乎他们意料,但是最后的结论却给人另一种感觉,那就是支持派似乎更占上风,而原因仅仅是魏广德的一句话。</p>

他在投票前直接把反对派分化了,把反对王崇古奏议和反对“互市”区别开,这样的结果就是反对派的力量被一分为二,变成了十七票和五票,由此就显得支持派的二十二票占了上风。</p>

虽然只是玩的文字游戏,但是这样的廷议结果传到外面,想来也会让许多人消停消停了。</p>

而此时俺答汗大营中央的汗帐中,俺答汗也在为此事纠结。</p>

这几天他已经和蒙古的实权人物进行了单独商议,其中也包括他的儿子辛爱黄台吉等人,他们可都是手下拥有控弦之士上万人的部族首领,在草原上的影响力极大。</p>

这几年,随着明朝逐步解决了南方的倭寇,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北方,精兵强将逐渐汇聚到九边重镇,蒙古人每次骚扰的收获也是越来越少,已经逐渐入不敷出。</p>

蒙古人的战争,全部依靠的是以战养战,一旦明军在边军镇堡中储备的物资减少,即便他们突袭成功,攻占边堡,所得收获也是太少,发放抚恤后没什么剩余。</p>

这样的情况已经威胁到俺答汗的地位,因为许多部族首领已经不满足于在明朝边境小打小闹,想要再次复制“庚戌之变”,进入明朝富饶的京畿一带进行抢掠。</p>

只不过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明朝那边也不是什么都不做。</p>

实际上,这些年能臣干吏纷纷被派往边镇,各镇的防务都有了一些起色,最起码防御工事已经日臻完善,轻易破关已经变得困难。</p>

而且,在马芳的带领下,明将的胆子似乎也大起来,时不时就敢突袭一把草原,让游牧的部族不敢过于靠近长城。</p>

打仗要死人,俺答汗当然能接受。</p>

可是这样无意义的消耗,就让他很难接受了。</p>

更何况因为不好对大明大动刀兵,加之蒙古人现在生活物资的困窘,他在蒙古的地位也有下滑的趋势。</p>

再有这次孙子把汉那吉负气出走,对他威望的打击更大。</p>

俺答汗都怀疑,那几个还在他面前鼓动攻打明国人京师,逼迫明国释放把汉那吉的部族首领是不是想要自己孙子的性命。</p>

虽然明朝边军战力提升不多,但这些年蒙古人的军力其实也没什么发展,两边其实力量还算维持原样,他并没有十足把握再次冲入明国抢掠财物。</p>

蒙古人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了,他们的人口补充可没有明国容易。</p>

关键是,支持和明国开战的人里,居然还有自己的大儿子辛爱台吉,完全置自己亲侄子生死与不顾,让俺答汗内心很受挫折。</p>

要职,那些人是和板升城赵全等人走得近,受到他们的鼓动,在自己面前说起这些话儿他还觉得可以理解,自己儿子辛爱可是和赵全等人不对路的,他居然也有这样的心思。</p>

就在俺答汗坐在大帐里发呆的时候,耳中忽然听到门口侍卫喊出“哈屯”的声音,他收回思绪看向帐门处,一道娇俏的身影掀开帐帘走了进来。</p>

来人是钟金哈屯,或者说就是那颜出,就是这个女人导致了现在的局面。</p>try{ggauto();} catch(ex){}

当然,在后世她还有个更加广为流传的名字,“三娘子”。</p>

可是俺答汗不是傻子,他知道,促成这一切的其实还是他本人。</p>

若不是自己色迷心窍,从哲恒那里强索了那颜出,也就不会有这些事儿来。</p>

一切过错怪罪到别人头上,这不是俺答汗的作风,只是他现在看到钟金哈屯时,态度就很是难明。</p>

“拜见大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