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

第1424章 亮相(2 / 2)

“为了一个人集中全国的中文翻译?”翻译忍不住问了一句,又连忙闭嘴。

杨锐的英文翻译是临时找的,平时他也没这个需求,就是参与正式对话的时候,才让北研所的副所长兼职一番,后者本身就是翻译家,早年国内用的生物学著作,很有几本是他做的。

不过,张所长的口译水平虽然也不错,翻译礼仪就一般般了,很多时候根本想不起自己是在冒充翻译。

只是对杨锐这样的学者来说,差不多也就够用了。

不是来斯德哥尔摩,杨锐甚至用不上他。

而对年近半百的张所长来说,集中全国的某个行业的精英做一件事,本身就代表着隆隆的重视。

坐在瑞典人提供的豪华车里,张所长莫名的骄傲起来。

再看杨锐,他更是觉得无比的顺眼。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杨锐,接受的是完整的中国教育,甚至从未出过国。他的得奖,对于中国人来说,提升的自信心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这就像是许海峰在打破零的突破之前,奥运金牌对中国人的刺激一样。

在那个背负着东亚病夫的年代里,从未获得奥运金牌的中国人,总是不免拿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来说话,并提出种种推论。

如果将当年的文章拿到21世纪去看,贻笑大方不至于,“大方”们早就没有笑的兴趣了,普通人都懒得反驳。

因为奥运金牌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就不是什么痛点了,大家甚至已经不在乎一年得几个金牌的问题了。也就是百米跑这样的项目,还能刺激一下国人,但是,相比东亚病夫的称号,田径是否能够胜利,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身体的极限,可以由供销社职员特训三个月来突破,智力的极限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

杨振宁李政道等人的诺奖,最多只能安一个华人诺奖的名头,杨锐的诺奖,却是截然不同了。

即使身为学者,张所长明知道中国得诺奖,只是时间问题,但究竟是什么时间呢,三十年,四十年,还是一百年?

在此期间,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还有社会评论家们,又要写多少片斥责中国教育的文章出来?

“一会下车,你给家里打个电话吧,我陪你一起说。”杨锐冲着景语兰说话,打断了张所长的遐思。

景语兰脸上泛红,微微点了点头。

“瑞典的报道,以前传回国内估计要一段时间,现在就快了,别到时候手忙脚乱的,让家里人不高兴。”杨锐多叮嘱了一声,又道:“不知道景伯伯知道了,会不会打断我的腿。”

“所以你趁着在国外通知他呗。”景语兰的眼角带笑,调侃了一句。

对于通知家长什么的,她早就没什么担心的了。

要说担心的话……

杨锐耸耸肩,道:“我也往家里打一个电话,你陪我一起。”

“好。”

于是,杨锐和景语兰两人抵达酒店后,第一时间奔房间而去,很久很久都没有出来。

瑞典媒体浮想联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