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彻底的说动了朱院士。
所谓跟踪研究,或者技术转化,技术引进,不管叫什么名字,归根结底,就是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中国是后国家,85年的中国更是如此,就整个学科来说,落后3o年一点都夸张。只有承认这一点,才能做出合乎实际的计划。
科研是非常实际的,落后了就学习,没什么好丢人的。
不过,如何学习就是问题所在了。
一个班里成绩落后的学生,要怎么样才能赶得上名列前茅的同学?只要拼命努力就行了吗?——只有智商落后的家长才会这么说。因为班里名列前茅的学生,也是在拼了命的努力。
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来说,先应该学习的是名列前茅的学生的方法。
名列前茅的学生是怎么学英语的?每天早上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狂吼4o分钟?或者,是将英语单词做成卡片,不停的反复背诵?又或者,是将牛津字典摆在桌面上,从字母a背到字母Z?又或者,是花钱请个一对一的家庭教师,每周两三次的做研习?更或者,是寒暑假旅居美国,感受英语环境?
只有一一尝试,摒弃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适合自己且家庭能承受的方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所谓的弯道车,或者截弯取直,正是后国家的优势所在。
如果不利用后国家的优势,只是努力和奋进,不过是自我满足罢了,于现实无补。
朱院士重重的点点头,不等其他人再表达意见,道:“杨主任的功夫扎实,恩,这个思路,我们要学习。”
说着,朱院士就站了起来,等于宣告会议结束,人群乱蓬蓬的四散而去,有的去做自己的事了,有的就围上了杨锐。
杨锐知无不言。
他今天过来,就是展示能力的,何况,版863的计划,藏着掖着也没什么用。
朱院士回到自己座位上,一面看文件,一面竖着耳朵听会议室里的讨论,偶尔还会插上一句,这是他做事的习惯。
而杨锐参与的讨论,明显是他倾听的重点。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是讨论其他问题,杨锐或许与一两名学者做到你来我往就不错了,但是,讨论这种远期计划,杨锐的优势就太大了。
对方的话一出口,杨锐在脑海中稍微搜索一番,就能找到对应的结果。
这里本来就是最终决定的现场,大家说出来的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杨锐的回答就更显的难得。
不知什么时间,朱院士已是放下了手里的文件,一门心思的听了起来。
老曹看到了,念头一转,突然提高一些声音,道:“杨锐,不如你也来我们这边好了。”
朱院士也不由的看向杨锐。
杨锐愣了一些,倒是真的有些心动。
他目前所在的“国家高技术展计划”监督委员会,要执行监督职责是很难的,可以说,监督委员会的委员,全得靠自身能力来做监督。因此,其中大部分的成员,都是国家部委的干部,他们的权威来自于其本身的职权,而非来自监督委员会。
而老曹等人虽然名为顾问,却是做着实际工作。他们的工作,是有能力影响********十多年的科学展的。
不过,杨锐很怀疑自己在这个十多名一流学者组成的顾问团里,是否可以挥应有的作用。
略作考虑,杨锐还是先推辞道:“我本人倒是很有兴趣,不过,我现在有一些麻烦事,没有处理干净以前,恐怕不适合加入进来,免得影响你们。”
老曹大大咧咧的问:“什么麻烦事能有这么大影响?”
他们所在的单位说起来级别不高,但有资格影响到的也确实不多。
杨锐等的就是这么一句,稍作犹豫,就摇摇头,道:“我之前申请的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刚刚做出一些成果,被区里做出决定,转交给华东畜产品研究所了,我无能为力,说起来实在有些丢脸。”
杨锐的表情,是懊恼而令人同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