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

第1029章 爱给不给(求月票)(1 / 2)

“梅局长,铁局长,来,过来坐下喝口茶。”杨锐将大仓库的一角,辟成了办公区,摆了一组老旧的桌椅板凳,以招待客人。

实验室里的客人,自然就是捐款者了。

要说以杨锐之前的风格,他是不愿意浪费时间来招待投资人的,迎来送往多麻烦啊……不过,遗传工程实验室募集资金募集的实在容易,却是让此时的杨锐有了轻松喝茶的兴趣。

再者说,募集的资金越多,实验室的效率其实就越高。同样是做实验,你的离心机比别人转的快,你的pcR比别人的方便,你岂不是就要省下时间?若是能多雇佣几名技术高的实验员,实验进度就更有保证了。而这些,都有赖于庞大的资金量。

实验室不是有常规收入的公司,募集资金也都是一阵一阵的,募集来的资金,不能只考虑短期内的开销,还要考虑到长期的支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募集到大量的资金,才敢于更新设备,增加人手。

否则,一旦资金链断裂,实验室面临生死存亡的话,最令人难受的砍项目事件,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哪怕是到了21世纪,敢于以十亿为单位投入科研的实验室,仍然是屈指可数的。不是说你今年收到了1o亿元,你就可以做十亿级投入的科研,现实中,越是投资巨大的项目,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不说人体基因组计划这样的项目,就是克隆羊的项目,说不好也得以十年计的科研时间,稍微出现一点障碍,2o年没跑的。

这么长时间,甚至不能保证说,我今年收了1o亿元,我今年就先开展一个1亿元的项目,持续十年——长期性的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会让第五年的经费需求上涨到1.4亿元,到第八年,原本1亿美元的成本将变成1.7亿,这等于经费变相减少了一半,若是没有提前准备的话,1o年项目死在第8年,真是一点都不冤。

杨锐是很需要给遗传工程实验室提前做准备的。

先是他所了解的遗传工程的信息本来就少,其次,他能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少,如此一来,要让遗传工程实验室在1o年,2o年后,依旧健康生存,他就需要额外的为遗传工程实验室,储备一些资源。

公平的讲,遗传工程实验室,需要储备的资源要比离子通道实验室还多才行。

因为离子通道实验室有杨锐的长期管理和干涉,利用资源的能力,转化资源的能力更强。

也许会有人说,2o年后的事谁管得着……

可惜,科研的系统性风险就在于此,如果一间实验室,没有预期2o年的寿命的话,它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

别的不说,光是一间实验室升级到有资格招募博士生或者博士后,就得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而这不过说明,这间实验室站在了相关领域的前沿罢了,还是第三世界的相关领域的前沿。

而培养一名博士生,少则3年,多则六七年,2o年时间,也不过培养七代博士生,总人数不过2o个。

也就是说,自产自销的话,这间实验室用2o年的时间,不过才是刚刚摸到了一流实验室的边而已。

杨锐如果创建一间实验室,竟然不能达到一流实验室的水平,他又何必浪费时间,干脆将时间和资源,拿去玩娱乐圈算了。

反正,二流实验室的二流实验员,所能产生的社会价值,与小明星也相差不多。

金主其实也算是一种资源。

从实验室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现在愿意捐款的,日后应该也会有捐款的倾向的。

尤其是中牧、青牧这样的大型国有集团,他们每年投入到自己的实验室里的经费都是百万计,算上人工开支和基础建设的成本,一年千万都是有的。

这么多的资金,相对于他们所产生的成果,其实真的是造不如买,其性质,就与国企自己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一样——教学质量会更好吗?不见得。但成本是一定数倍于其,其核心,无非是个方便二字罢了。

等到国企自负盈亏,生存不易的时候,国企对于这种“方便”,或者说,对于这种任性的承受能力就很弱了,杨锐的遗传工程实验室若是能抓住机会,反而能够积蓄起一大笔的资源。

而“创汇牛”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这种概念,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尤其是局限于遗传工程领域的话,能赚钱的项目实在不多。

像是克隆羊多利这种项目,听起来像是应用型的,实际上等于是基础研究,很难找到商业机构来捐助的——事实上,英国人做克隆羊多利的时候,根本是秘而不宣,直到成功以后,才向外宣布。而英国政府的反应也很快,第一时间消减了该实验室的经费。

是的,是消减而不是增加,因为政客们对于克隆人的恐惧,是相对于普通人的恐惧的放大,为了避免该实验室进一步的深入下去,消减经费几乎是没有受到任何反应的通过了。

以科学家的观点来看,这简直是毫无意义的蠢事,这种情况,其实不止一次的出现在科研实验室里。

项目做的差劲,消减经费;项目做的不如预期,消减经费;项目做的不如政客的预期,消减经费;项目做的足够好,满足的消减经费;项目做的特别好,特别满足的消减经费……还有换人减,世事变化减,经济危机减,……

总而言之,实验室要找到稳定的资金来源是不容易的,仅仅依靠政府或者某一个捐赠者是不靠谱的。

杨锐装模作样的倒茶,心里想的,却是怎么往金矿里灌氰丶化物。

梅局长和铁局长,依旧是冷漠相对的样子,怎么看怎么不像是多年不见的好友。

好在大家都是场面人,半分钟的尴尬后,还是新来的屈场长呵呵的笑两声,道:“杨主任,我今天来,是想专程来试试你们的午餐的,听说你们的自助餐,做的比五道口的罗马餐厅还好。”

“是从罗马餐厅请来的厨师做的。”杨锐笑笑,道:“好眼光。”

他说的罗马餐厅,正是杨锐和史贵合资的自助餐,位于杨锐在五道口的保龄球馆的上方。杨锐需要两三名厨师帮忙,自然不是什么问题。

现在,有了自己的经费的遗传工程实验室,已经和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彻底分开了,厨师什么的来不及招募,倒是不如请外援。

屈场长翘起拇指,又道:“估摸着要花不少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