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

第848章 分配(1 / 2)

杨锐对托拜尔斯开出的条件也是很有兴趣。

3o万美元的确不多,但怎么说都是美元外汇了。

而且,这笔钱是对杨锐来说不多,不是真的不多。

换算成人民币,怎么也能当百八十万来用了。放给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任何一名或者几名研究员,都能将之兴奋的半死。

更重要的是,托拜尔斯代表美国能源部放出的这笔钱,给杨锐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现如今,能从美国人手里拿到经费的外国实验室还是不多的,算上欧洲的实验室也是不多的。而经费这种事儿,它其实是有惯性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者找经费,就像是找工作一样,第一份工作是非常难的,你得拿出太多太多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就好像学历、成绩、奖项、证书……

但是,当第一份工作被得到了以后,再要找第二份工作的话,就用不着各种有料无聊的前序证明了,只要证明自己在第一份工作中的成果即可。

对8o年代的骄傲美国人来说,一名亚洲人的学历、经验、学术能力都是不重要的,反而是一笔美国资金的注入,会让人更想知道为什么。

若是能有相应的成果的话,再想拿第二笔美元经费就容易的多了。

包括美国能源部,国立基金会或者私人捐助机构都会将曾经得到过美国经费的杨锐,看做是普通而正常的候选人,而非一名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亚洲学者。

在学术领域,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

比如有美国留学经历的学者,即使回到了中国,也特别喜欢申请来自美国的经费,或者与美国学者合作。

一方面,相比国内清粥似的学术经费,美国的经费量大管饱,另一方面,美国的经费程序明晰事儿少,然而,这么诱惑人的经费,为什么是有美国留学经历的学者才申请?中国本土学者申请的为什么就那么少?难不成,中国本土学者的水平就一定比美国留学回来的低?

从统计上来说,自然不可能如此。

正确的理由,就是经费的惯性。

对一家美国机构来说,将钱给一个新人,显然是会有各大的风险的,他们更愿意将钱交给熟悉的,至少是其他美国机构熟悉的学者。

这与银行喜欢放贷款给还过贷款的人是一样一样的。

在美国申请过经费的人,回到中国或者去往非洲,一样好申请经费。

没申请过的,您就慢慢熬吧,没啥特殊点的地方,申请书或许连基础筛选都过不去。

有人会高喊,谁都有第一次,你不给我机会——呵呵。

对杨锐来说,第一次从美国人手里拿钱,3o万美元的自由资金,要比5oo万美元的投资性的资金有意义的多。

而这笔钱,他用在离子通道实验室,也比自己用掉更有价值。

高端实验室都是用海量经费养出来的,以杨锐而今的条件,他若是想要在高端实验室里工作是很简单的,包括达尔贝科这样的诺贝尔奖得主中的牛人,都会想方设法的满足杨锐的科研需求,条件会好的惊人。

有很多科学家都是愿意在实验室里纯科研,不操心的。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里就经常拥有两名甚至三名的诺贝尔奖得主。

但是,想要完全的科研自由和完整的科研成果,就要自己拥有一间高端实验室,就要大量的开源。

依靠自己赚钱养离子通道实验室是不现实的,北大也不见得能接受。而要北大自己养——当然更不现实,就算杨锐拿到了诺贝尔奖提名,以国内8o年代的条件,也是养不起世界级的生物基础实验室的。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不管是投资电力还是投资猪肉,都比投资生物基础研究更有用。

吸收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是一家顶级实验室必备的属性。

当然,杨锐也要让这笔钱的价值凸显,从而拿到第二笔钱,第三笔钱……

投资-回报的模式是最理想的,只是真正能做到的实验室不多。

花了钱做不出成果来才是常态。

花钱就能出成果?神还有求必应呢。

对杨锐来说,出成果是相对简单一些的,可也不是必然。好在托拜尔斯比他更着急,也不知道通过了哪个部门,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将资金转了过来。

杨锐立即通知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诸人,召开电话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