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寒门辅臣

第五百一十七章 破天荒,老朱发钱了(2 / 2)

户部尚书俞浦、马贵对视了一眼,这弹劾顾正臣的,怎么就扯上贪污了,还发这么大的火气?</p>

胡惟庸眯着眼一动不动。</p>

这种时候听着就是了,什么都别说。至于影射的是不是汪广洋,那和自己没关系。</p>

汪广洋并没有对号入座,自己可没频频纳妾,日夜笙歌,自己是隔一段时间纳妾一个,而且只有晚上才笙歌,白天上班呢,没空,说的肯定不是自己,说不得是哪个侯爷,比如费聚、陆仲亨等……</p>

朱元璋话锋一转:“顾知府是首创养廉银之人,他给朕立下了军令状,只要朕答应设置泉州特区,开海经商,他便可以用经商所得商税、利钱补贴朝廷俸禄。顾知府,是也不是?”</p>

顾正臣出班,沉声道:“回陛下,确有此事。臣愿意借助远航贸易,增商税,充实国库。国库充盈,陛下可恩隆于文武百官,天下吏员,推养廉银,让清官清廉而不甚清贫,让贪官收手而不虐民。辅以监察、考核,治贪于地方,方是清明之道。”</p>

朱元璋厉声问:“你领旨出海,得多少利钱,当真能填补天下官吏俸禄不成?”</p>

顾正臣从袖子中拿出一本账册,恭敬地躬身举过头顶:“陛下,臣奉旨命人出海,得八船海货,仅香料一项,便得银钱十二万贯余,粮五十万石余。银钱已封箱运至户部查验,粮食已运至金川门外粮仓,等待户部核验之后入仓。”</p>

胡惟庸不由得眉头一动。</p>

这出海一次,竟然弄来了接近四十万贯钱粮?</p>

陈宁也不由得暗暗庆幸。</p>

老朱和顾正臣一唱一和,一个说领旨,一个说奉旨。</p>

这次幸亏没发动御史台大力弹劾顾正臣,很显然,这种违背规矩、掉脑袋的事都是皇帝准许之后顾正臣才办的。</p>

户部尚书马贵、俞浦也对顾正臣给出的数字给震惊了,这出去一趟,竟弄来如此多钱粮?要知道去年整个福建行省税粮不过八十万石出头,折合下来可不就是四十万贯左右……</p>

一趟贸易,竟抵了福建行省一年的税粮,堪称恐怖。</p>

怪不得顾正臣敢说出所有官员都可以领养廉银的话,这不是玩笑,若给他几年,说不得他真能做到!</p>

马贵郁闷不已,你顾正臣这么能搞钱,户部尚书的位置应该你来当啊,去泉州当什么知府,屈才……</p>

徐达抓着胡子玩。</p>

这小子在句容就很能搞钱,还善于打劫,佛门道门都给他送了不少钱,在泉州府又抓了一堆贪官,现如今又握着大明唯一的航海贸易特区,估计用不了几年,他便可以为朝廷带来数以百万计的财富。</p>

有钱是好事啊,钱粮多了可以换成战马,火器,盔甲,弓弩,城墙……</p>

王保保,你打败过我,但我徐达终将打败你,并将元廷彻底消灭!</p>

朱元璋罕见地大方了一次:“看在顾县男、韩御史屡屡进言,国库又多出一笔进账的份上。户部听旨:将十二万贯银钱,分出四万拨付兵部与大都督府,犒劳金陵军士,剩下八万贯,发给在京所有官吏。至于那五十万石粮,便不要入仓库了,征调百姓,直接转运凤阳、河南赈灾各十万石,剩余三十万石转运大同、宣府、北平等地充作粮饷。”</p>

马贵、俞浦兴奋地走出应声。</p>

朝堂之上官员更是喜出望外,谁也没想过,一向吝啬的皇帝,竟然破天荒地发钱了……</p>

顾县男是个好人哇,我们之前冤枉他了。</p>

朱元璋节俭的本性是不会改的,之所以一口气分出去了四十万贯钱粮,是因为还有一批银钱直接存到了东宫。</p>

香料只是海货中的大头,但那些小头,却很值钱。比如珊瑚、沉香木、宝石、龙涎香、玳瑁……</p>

而这些东西顾正臣只卖出七成,收到手里的是金银,这笔收益包括剩余货物全给了东宫。至于朱标还没数清楚多少金子多少银子就被马皇后拿走了九成这种事,顾正臣是不会对外说的……</p>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