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一从娶媳妇开始

第191章重点转移(1 / 2)

留下了一脸懵逼的王建武,孙浩就急匆匆的赶往了内州酒厂,也就是现在的唐尊酒业总厂所在。

现在的孙浩已经成为了北方地区总代表。其实也就是白沙市和内州市这两座城市。也不分野山、唐尊或者其他什么的,反正什么事都能管。

见到秦源后,孙浩询问道:“老秦,最近还顺利吗?”

这次四厂合并,内州当地就相当的贴心,原先的厂领导全部都被调走。

当然,就算留下,李缘也绝对不敢用。就算这些原领导很有能力,怀才不遇什么的,可能暂时能够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可等到以后,这些厂到底听谁的?

人性向来如此,共患难容易,共富贵千难万难。万一以后有了起色,直接收回去了又该怎么办?到时候不得哭晕在厕所里?

因此在留下来的那些职工中,反而秦源的位置最高,索性就安排他为唐尊酒业的厂长。

秦源满脸疲惫,不过脸上还是带着手握重权的兴奋表情:“小孙,职工人数已经统计好。现有正式工1732人,临时工1251人。不过接到我们的通知后,还有115人长病假和停薪留职的人,还没有到厂里报到。”

“报到期限适当延长,成立一个临时的安置办公室,把这些人员全部划归安置办公室管理。如果选择离职的话,条件适当放宽,给他们补偿金的最高标准。”

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孙浩还是有所长进的。目前最为重要的人员分流。厂里的人员数量实在是太夸张,但又不能直接辞退。

秦源继续汇报道:“按照总部的要求,留下的职工已经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以后再也不分什么正式工、临时工,只有合同制工人。”

“他们有反对吗?”

“小的牢骚话肯定有。但正式工签的都是终身合同。临时工签的也是五年,下一份合同同样转为终身。而且工资待遇方面都有所提高。应该没什么不满吧?”

“那就好!告诉所有的职工,以后就算辞退,也会全厂公告。一定是违反规章制度,绝不会私人恩怨。原则上,我们只换岗、不辞退。”

“还有,我们对外的餐厅已经开始改建,白沙市那里也将建设野山荟萃的分店。这样的话,能够分流人员81人。就是建设费用的预算达到了350万,这笔钱该怎么解决?”

“这你放心。野山清泉应该快要上市了,到时候就肯定有钱了。反正你们做好准备工作。”

对于内州酒厂原有的三产餐厅,还有李缘在白沙市购买的房产,这次同样也是废物利用,将成为野山荟萃的分店。

不过与孙浩所说的不同,这笔建设费用,包括三产餐厅的产权购买费用,将会是李缘的私人支出。以后将返租给野山荟萃。

这和香港那里的情况一样。野山荟萃将不会有自有房产,就是很纯粹的酒楼连锁经营。

“小孙,支援非洲的人选同样已经挑选好。第一批30人,第二批50多人。”

“他们都是自愿吗?起码需要在非洲工作三年时间?其中只有一次回国探亲的机会?”

“呵呵,听说有出国的机会,抢都来不及呢。”

“那就好。”

“小孙。”秦源犹豫了几秒,“这算这样分流,咱们的富余人员还是太多。为啥今年还要有招聘计划?”

“这事我问过缘子。”孙浩笑道,“从今年毕业季开始,我们每年都会组织招聘。不仅仅唐尊这里,还包括野山清泉那里。也许招聘到大学生不怎么容易,但如果能有个大专生,再来几个中专生,咱们就算是捡到宝了。其他的全部都要高中生,或者技校、职校同等学历的毕业生。除此之外,还要预留转业退伍的名额,还需要市里帮忙解决一些党团和工会干部。”

秦源就感觉一愣:“那么多人?安排得过来吗?”

“今年准备100多吧!明年的招聘人数肯定会更多。其实看看我们的职工,大部分连初中毕业都没有,许多还是小学都没有念完的征地工?难道就依靠他们吗?肯定需要补充新鲜血液。”

在开始阶段,李缘优先解决的是资源整合问题、上市问题,也就是怎么去忽悠。反而工厂建设生产的事,并不算特别的重要。

当然,无论是水厂,还是酒厂,工艺方面还是很简单的,就按照原先的草台班子,那也差不到哪里去。

不过到了现阶段,就开始了重心转移,那就要把优势化为胜势,需要踏踏实实的管理好这几家企业。通过企业的盈利,反哺给所有的投资人。

所以那些老职工就会慢慢被替代,需要大批的新人作为骨干。

当然,替代不等于辞退,工作方面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无非提拔的机会少了些。当然,也不是不给机会,如果老职工主动自学、主动提高,他们同样也会有很广阔的前途。

“那好吧。啥时候复工投产?否则全厂上下人心浮动?”秦源又问道。

“先试生产啤酒吧!按照原先的来,暂时不做什么变动。等葡萄酒生产线一到,开始生产山葡萄酒。”

“就是现在收货的野生山葡萄吗?”

“就是这个。”

“那么宣传广告呢?”

“现在就是试生产。年底之前,对生产销售不作要求。老秦,你是老技术员了,应该很清楚,老配方的啤酒和山葡萄酒根本没有前途。现在先维持好原有的销售渠道。还有,啤酒和红酒的新配方,要抓紧去办。如果你们技术科力量不够的话,可以到外面邀请专家,费用方面可以为你们特批。”

“明白了。”

“……”

……

李氏酒庄的所在地,罗华正带着几个农业局的技术员在忙碌。

其实在葡萄酒,尤其是在山葡萄酒的种苗培育方面,国内的技术力量是相当雄厚的,甚至还培育出了不少优良品种。

比如说,长城、张裕这两大葡萄酒品牌,这应该都知道吧?这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

还有在五、六十年代,国内葡萄酒差不多一半的产量,其实就是山葡萄酒,并且以后开发出了不少优良的杂交品种。

如果是自家酿酒,那么鱼头坳这里的野生山葡萄肯定够。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那肯定需要种植葡萄种苗。

像这样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最好还是需要专家指导。农技站就这点方便,就算自己不会,农业局内部总能找到合适的专家。

反正缘大户现在根本不差钱。

“罗技术员,你们还在忙呢?”

罗华抬头一看,过来的原来是刘宽:“刘支书,大约需要忙到月底,这块地方可不小。呵呵。”

反正天天有好吃好喝的伺候,走的时候还能拿到几千、上万的红包,罗华他们根本就感觉不到辛苦。

“小罗,咱们这里真能种葡萄酿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