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

第946章 生死存亡之秋(上)(1 / 2)

“原来如此!”

深夜自家书房里,高伯逸伸了个懒腰。王思政的筑城书籍,他仔细的一遍又一遍的研读,最后得到一个结论:城池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选准位置!

类比于后世三线小城的郊区别墅与北广的重点高中学区房!

三线小城的别墅再豪华,它的价值也有限,而无论学区房多么破旧不堪,它都是香饽饽的存在,只要入学规则(打仗的方式)不变,那么它就会一直香下去!

王思政的牛逼之处,就在于通过一张简略的地图,然后去实地考察一番,就知道哪里可以筑城!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知道,古代的“城”,特别是这种以军事功能为主的城池,都不会特别大!

中国古代最大的城池,不是唐代的长安,而是北魏的洛阳城,里里外外加起来超过了100平方公里!

如果把外围那些设施(比如驿站,寺庙等)也算,那么北魏洛阳则有足足180平方公里!

这个面积已经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大了!

然而,这么“大”的一座城,撒在一个州,一个郡里面,也就那样了!无论在哪里,都是大片的农田、山林、河流!

所以你靠蛮力去筑城,是起不到防守据点作用的!必须要依靠眼光来判断。古代没有详细地图,没有卫星云图,什么也没有。要想建一座卡住要害的城池,何其艰难!

不懂的人,连位置都选不对。

比如玉璧城,作为西魏挡住东魏的最前沿要塞,这地方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为何只有王思政看出这里可以筑城呢?

这就是眼光和本事。

可以说王思政一句话“哪里哪里应该筑城”,在关键时候就顶的千军万马,这绝不是夸张的说法,而是一个事实。

“皮景和跟王思政比起来,究竟差了多少道行呢?”

高伯逸喃喃自语的说道,像是在安慰自己一样。

不是他不相信独孤信的能力,而是因为皮景和不仅善于防守,而且跟六镇鲜卑多有接触(不能完全算是一个群体,皮景和是高欢府里出来的嫡系,严格说算是高氏皇族的人马)。

“高长恭现在应该已经到了晋城吧?他到底有没有说服自己的兄长呢?”

越是临近大战,高伯逸越是患得患失。

所有的事前准备,都已经布置下去了,剩下的,说难听点,叫“临阵磨枪”,只是看着好而已。

正如段韶的手段也差不多用完,剩下的,就是沙场见真章。

“阿郎,杨宰辅来了,就在大厅里等着在,他还带了个不认识的人来了。”

福伯在书房门口说道,吐词清晰,重点明确,不愧是曾经在杨府当过跟班的,就是跟一般的家奴不一样。

“杨胖子?他这个时候来做什么?”

现在已经快子时,别看高伯逸现在在看书,实际天刚刚黑的时候,他已经跟卢臣萱在床吃过一次“便餐”了。

杨愔这个时候不在床躺着,跑这里来做什么?

高伯逸披大氅,来到大厅中,就看到杨愔身边站着一位清瘦的文士。看起来四十多岁的样子,沉稳有度,面色非常平静。

他站姿非常“妥当”,看着就让人觉得很舒服,谦恭但是并不卑微。身板笔挺却又不显得另类。

很多细节方面的礼仪,那不是一两天能学会的,贵族和世家虽然喜欢装,但有时候他们也确实装得像那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