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求生实录

第1331章 连卖主求荣都要争先恐后(2 / 2)

“贺若将军,齐王殿下召集我们来,也是想看看,有没有破敌之机。”

窦毅站出来打圆场,贺若弼不高兴的冷哼一声,却没有再说什么。

“齐王殿下,末将觉得,如今局势对我军大大不利,本地州郡兵已有哗变迹象,宜早不宜迟,试试倒也无妨。”

梁士彦站出来说道:“末将愿意亲自办这件事。”

“哪件事?”

宇文宪疑惑的问道。

众人脸上一脸黑人问号,感情这位爷刚才都是在睡觉么?

“现在虽然情势对我军不利,但是越到关键时刻,越是不能慌张。水路烧粮仓这个……风险还是有点大,毕竟我军现在很难成建制搞到漕船了,又要深入敌后,实在是有点困难。

贺若将军刚才说的,也未尝没有道理。不如就如贺若将军所言,三日之后子夜,带着这些陶罐,奇袭齐军大营。”

宇文宪言之凿凿的说道。

诶?

在场诸位大将,包括贺若弼在内,全都大惊失色!

刚才那么不耐烦,贺若弼说得也跟儿戏一样,您这就同意了?

“齐王殿下,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啊。此等大事岂可儿戏?”

韦孝宽立马急了。

让贺若弼带着人奇袭敌军大营,这不扯淡嘛!感情刚才那么多话都白说了啊!

“我意已决,诸位将军都回去准备吧。”

宇文宪立刻就拍板了。

……

高伯逸带着郑敏敏和神策军一部,终于跟斛律光等人汇合,进入新建立的齐军大营,就感觉这次没有托付错人。

斛律光虽然是草原来的,但是打仗的章法却更类似于中原军队,对于营盘的要求很是严格。

毕竟,他学的就是“短突击”战术,历史上这种战术在高玮主政的北齐末年,都能打得北周毫无还手之力,在北线屡屡疲于应付,战术上失利颇多,定然有其可取之处的。

那个时候,北齐苦于洛阳方向没有大将扛着,所以北周一旦在河东被毒打,就立马集结兵力,从潼关出兵威胁洛阳。

然后斛律光就得退兵,保洛阳。一直到斛律光死后,北周才开始在北线占据优势。

这种“短突击”战术,营盘的作用其实是攻防一体的。也就是说,大军出击距离短,打的赢就打远一点,打不赢的话,就回营地坚守。

而大军会分别守几个营盘,互为奥援。

这种战术,跟北魏初年对阵南面的宋、齐时采取的战术,有着极大区别。那个时候的魏军,采用的是“一日出击”战术。

也就是说,大军白天出击,第二天天亮以前回营地,能够到达的地方,都是攻击范围!

而宋、齐军队则是用“箱车阵”对抗,不求打赢,只求挺过夜晚,第二天赶紧的回城,就安全了。

“大都督,我军已经整装待命,随时可以攻打蒲坂!”

斛律光一见高伯逸到来,就略带兴奋的说道。

“到帅帐说。”

众人来到中军大帐,斛律光就命人将所有文案交给了郑敏敏,然后当起了甩手掌柜。高伯逸不在的时候,他负责整个大军。高伯逸来了,他听命行事就够了。

“看看这些信,有没有惊喜。”

高伯逸指着厚厚一叠文书,对郑敏敏说道。他自己这是看军帐里挂着的那副大地图,将河对岸的周军城寨都一一标注了出来。

果然是星罗棋布,周军早有防备,玉璧城是他们故意放弃了,并没有全力营救。

“要说有没有惊喜,那还真是有不少惊喜呢。”

郑敏敏面色古怪,从那一叠信件中挑出几封,放在桌案上。

“阿郎现在这么受欢迎么,周军之中,不少将领给你写信呢。”

是么?

高伯逸听到这话,有一种袁本初附体的感觉,实在是被恶心坏了。

他将这几封书信一封一封的拆开看,半天都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宇文宪想要在两天后突袭齐军大营,居然有好几个周军将领写信给自己,阐明此事……现在卖主求荣,也要争先恐后了么?

果然,力量的对比,不是简单的加减法。100对90的时候,尚且会一分一分加减,但是当100对40的时候,说不定就直接崩盘了!

剩余的实力被直接清零!

这就像古代战争中双方火并,并不是要把对方杀得只剩下几个人,才会崩溃。有时候,一个照面,死了一两成的人,整个大军就崩盘溃散,不复存在了。

现在这个时候,或许宇文家的人还在死撑,但是其他人,有退路的都在准备退路了。桌案上的这些信,已然说明了一切。

人心真是好现实也好残酷啊。

高伯逸忍不住唏嘘感慨。

不过这些信所说的内容,倒是让高伯逸有些不敢相信。

“宇文宪要突袭齐军大营……没理由啊。”

高伯逸忍不住沉思。

这些信都众口一词的说他们收到了赵彦深送的“秘密武器”,但是在怎么使用上,却存在极大分歧。

高伯逸拿着贺若弼写来的信,有些不敢相信的自言自语道:“贺若弼明摆着就捣乱,结果宇文宪反而听从了他的建议,拒绝了韦孝宽烧我军粮草的建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贺若弼已经暗中投靠了自己,让这厮来突袭齐军大营……那能有什么战果?

踢假球都比这个好看吧!

“会不会是宇文宪想看看大军之中谁是奸细呢?”

郑敏敏在一旁问道:“连我都看得出来,烧粮草才是正道,宇文宪不会连我都不如吧?”

一想起自己笔下那个“无能王爷”宇文宪,郑敏敏就有种奇妙的感觉。

“嗯,你说得貌似有那么几分道理。还是粮仓需要好好注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