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四六四章崇祯的自救(2 / 2)

不要以为崇祯就是傻子,天启皇帝暴毙,往事历历在目,全旭可以看出问题,曹化淳也反应过来,没有理由他看不出来。

崇祯要自救也不见得就一定不行,全面军阀化和藩镇化,利用军阀压制文官,就像现在全旭这样。

但是,明朝客观的舆论环境,他什么都不能做,唯一能做的就是等死了。

崇祯思来想去,看着身边躺着的周皇后,长长的叹了口气。

周皇后其实也没有睡着,别看今天晚上全旭酒话连篇,可是在场的人都是人精,谁会相信全旭是醉话,还是借着醉话劝谏?

“陛下?还没睡?”

“朕睡不着啊!”

崇祯长长叹了口气道:“朕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全卿所言,让朕给他一百万民,可是这样做,辽东只怕去了建奴,又起藩镇!”

确实是,如果全旭反了,谁能制住他?

光施恩,有用吗?

李隆基对安禄山难道不好?要权给权,要钱给钱,结果还不是一样反了?

现在的全旭,会不会以后的安禄山?

崇祯思来想去,决定赌了。

全旭要一百万人,他给了。

至于辽饷以后不收了,百姓的日子会好过一些,总不会再造反了吧?

崇祯五年五月十六日,朝廷按照原计划,开始大开大明门,举行献捷大典。

这也是崇祯登基五年多以来,第一次举行献捷大典。虽然这两年日子更加难过,情况越来越糟糕,但他们都没有灰心,因为他们知道,还有这么一批将士在守护着这个国家。

果然,广宁一战,明军血衣为铠,血肉为盾,骈足抵肩,死不旋踵,终于大破后金,斩首多达惊人的一万六千余级,俘虏三四万人,还招降了七八千蒙古骑兵,实为成祖七征大漠后的第一功!

这次战功如此显赫,要接受检阅的部队也更多,老百姓当然不能错过,打老远就赶过来了。天安门一带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最要命的是,人还不停的涌进来。

这还是自唐朝灭亡之后,漫长的一千多年里,中国的老百姓再一次为军队打胜仗而爆发出如此的狂热。

特别是官府透露的口风,辽东半岛的局势已经趋于稳定,无地的百姓可以自行北上,到辽东半岛开荒,所开垦的田地悉数归其所有,官府每年两成利息,向百姓提供农具和种子!

这是天大的好事,这些年陕西、北直隶没有一年不旱的,破产的农民越来越多,可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少,他们都快活不下去了。

听说辽东那边的地肥得很,人又少,到那里开荒没准是一条活路呢。

这样一来,明军的胜利就跟老百姓的利益直接挂钩了,军队打的胜仗越多,他们获得的利益就越多,这叫他们如何能不狂热?

这段时间,全旭是最开心的人,因为天津港、登州港口一样是人山人海,百姓只要往辽东移民,免费船票,船上免费吃喝。

这些人抵达旅顺口,就会在旅顺港口进行一次大规模消毒、隔离观察,同时也是在调养身体,半个月,再开始分批北上。

按照全家军的规矩,十户或十人为一甲,十甲为一保,十保为一镇。集齐一个镇的百姓,开始按照人头,向全记借贷,购买自己的种子、粮食、耕具、以及牛、马、驴子等牲口。

这些人口,优先占据原明军在辽东的屯卫,这些屯卫或百户所、千户所,都是一座座小城,经过多年雨水腐蚀,房子肯定是毁了,城墙也破烂不堪,但是,比原地从无修建要好得多。

百姓第一次感觉到了打胜仗的好处。

为了举行这次盛典,崇祯基本上是砸锅卖铁了,但是登上天安门城楼看着下面人山人海,欢声雷动的盛况,他便觉得这钱花得值,这等盛事再穷也得办,而且还得大办特办,好振奋一下民心士气,不然老是没完没了的坏消息,老百姓不疯他都该疯了。

流民在官府的诱导下,开始纷纷启程前往辽东,没有流民在各地闹腾,官府也安心了,崇祯也感觉清净了。

关键是,全旭的承诺是一百万石粮食,而且是运到北京城的粮食,免掉辽饷,增加一百万石的财政收入,这个生意非常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