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月城南面,虎族大军临时营寨。
虎劲中一直对自己的名字不太满意。
取名是个技术活,绝大部分野蛮人都无法胜任,他们只能从脑海深处那些似是而非的记忆里选择音节赋予新生儿。至于这些字词代表的意义,即便是孩子父母也不是很清楚,甚至完全不懂。
精忠、尽忠、净重、晋中……类似的名字还有很多,“劲中”不能算差,但也不能算好。直到成年,虎劲中才逐渐明白什么叫做“尽忠”,他很喜欢这种解释,却无法改变族中祭司给自己起的名字。因为按照行巫者的解释,赐名这种行为是神灵的意志,若是当时觉得不合适还可以更改,现如今过去了那么多年,哪怕是同音文字更换,也会遭到从上到下整个族群管理部门的拒绝。
北方蛮族领兵的将领称之为“统领”。这是一个模糊的称谓,按照具体权力与领兵数量不同,统领也分为相应的级别。
虎劲中是这次进攻红月城的虎族最高军事长官,俗称“大统领”。
他是一个极其魁梧的人。
天气炎热,他上身的衣扣敞开着,露出大块结实的胸肌,皮肤表面覆盖着浓密的毛。木桌上摊开一张很大的兽皮,边角用重物压住,虎劲中上身前倾,分开的双手撑在桌面上,低头注视着地图中央鹿族与虎族的交界,尤其是正中被打上一个醒目红点,标注着“红月城”三个字的位置,凝神苦思。
千百年来,虎族与鹿族的争端从未中断。双方争夺的焦点就是红月城。这个地方太重要了,无论地形还是山势,全都偏向于守卫者一方。不夸张地说,若是虎族占领了红月城,随时可以向鹿族领地发起进攻,而且获胜几率很大。反过来,鹿族占据红月城也是同样的道理。
很幸运,鹿族不是一个好战的种族。从三百年前两族之间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结束,此后的鹿王都很保守。他们不断加固红月城的防御设施,每年都会拨出大量粮食供应前线。从红月城开始,北向连接雄鹿城的大路上,沿途设置了多个烽火台。靠近红月城的河流西面还设置了两座村寨,人口常年保持在八千左右。一旦要塞出现意外情况,随时可以增援。
鹿族人的纺织技术非常精湛,然而争霸天下靠得是军队,是战士。鹿王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军事扩张,转而以稳固统治和族群内部为重点。这样做不能说是有错,也许几百年前制订计划的那位鹿王高瞻远瞩,明白“外攻必须自身强大”的道理,可他的后人显然有所误解,在漫长的岁月里谨小慎微,彻底失去了战斗意识。
鹿族人怎么想并不重要,虎劲中想要的只是红月城。
他迫不及待想要夺取这座要塞。
长达一个多月的进攻毫无效果,虎族步兵伤亡惨重。无论云梯、楼车、铁索,还是堆土成坡,各种方法都试过了,除了对红月城守军造成部分杀伤,对战局却没有实际性影响。
虎族在鹿族内部也有奸细,据得到的消息,新任鹿王彻底放弃了北面对牛族人的防御,将所有军队集中在红月城,大有不死不休,抗争到底的架势。
虎劲中对此感到很头疼。
他知道红月城很难打,却没想到竟然如此困难。因为是攻城战,虎族无法发挥骑兵优势,红月城的鹿族守军也紧锁大门拒不外出。每天就这样派出步兵攻城,真正是用牙齿一点点啃。
鹿族去年与牛族交战,大败,目前的总人口数量只有五十多万。
这是内应送来的情报,正因为如此,虎王陛下才动了心,派出大军进攻红月城,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得到剩余的鹿族人。
归根结底,大家都是为了得到布匹的生产技术。
虎劲中很清楚,虎族人口众多,无论兵力、财力、粮食各方面均超过鹿族。打赢这一仗是迟早的事情,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付出相应的代价,攻下红月城只是时间问题。
关键在于,代价实在太大了。
人员伤亡暂且不谈,真正让虎劲中感到棘手的还是粮草。
一支上战场作战军队,需要携带的东西绝不仅仅是武器装备。以一千名标准配备的虎族轻装步兵为例,每天的口粮消耗量为五公斤,总计多达五吨,这还是其中含有一定数量肉食,缩减了米粮供应得出的数字。
平民的口粮配给用不了这么多,战争拼的就是消耗,不让士兵吃饱他们就没有力气打仗,所以无论任何部落,都不会在战斗情况下克扣军粮,还会在正常供应的额度标准上略有提升。
其次是牲口。
虎族的牲口分为两种:战马和驼兽。
大陆北方的动物体量偏大,被虎族驯化的野马也是如此。一匹健壮的公马每天需要草料二十五至四十公斤,战马的标准比这更高,总计三十公斤草料,十公斤豆料。
豆子也是粮食,生产种植方面的困难就不提了,光是从虎族领地运至目前的营寨,沿途消耗量就大得惊人。
这次有一万名骑兵随同作战,加上牛、骡子、驮马等用于运输的牲畜,也就是俗称的“驼兽”,每天对草料的需求就超过上百吨。
大量干草从族内远途运来并不合算,最常见,也是最省力的做法是就地补给。这也是北方蛮族通常选择夏、秋两季出兵的原因。无论战马还是驼兽,让它们吃路上的草,不够的部分额外补充,这样就能节省大部分运力。
士兵的口粮消耗也是如此,以当地获取的粮食进行补充。
可是这次情况不同,红月城以南没有任何鹿族村寨,虎劲中无法得到任何补充,只能依靠来自族内的长途运输。虽然后方稳定,鹿族人一旦离开红月城出击,就会被自己这边的哨兵发现,但虎劲中仍然感觉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