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心巡天

第八十二章 哀心在此,不妨成烬(1 / 2)

往常来东华阁,好几次李正书都在。</p>

当年在这里背《景略》,说“太子射龙狐”之时,都是李正书在旁答疑解惑。</p>

但今天的李正书,在摧城侯府里主持他亲侄李龙川的丧礼。</p>

能以布衣之身,常伴读于东华阁,甚至得了个“东华学士”的雅号,李正书绝对是天子最亲近的几个人之一。</p>

但以后的李正书,将不再来东华阁。</p>

皇帝陛下高高在上地坐在那里,从来不让人看清他的喜怒哀乐:“你知道么?玉郎君从来都是个很懂事的人。”</p>

“李先生很有学问。”姜望道。</p>

皇帝道:“你知道朕说的是哪个懂事。”</p>

姜望沉默。</p>

“李正言是朕的逐风统帅,各方面都是上上之选,尤其用兵风格多变,挥洒自如,如书华文。但朕实在要说,纯以修行天赋论,李正书胜他不止一筹。文华自不必说,能在青崖书院出头,是写得了天下文章的。至于武略……”</p>

皇帝看了姜望一眼:“玉郎君也自谓‘不知兵’,从来不谈兵事,不读兵书。但有时较论史例,依朕来看,他韬略不输李正言。”</p>

姜望觉得这个“也”字实在是很莫名其妙。说李正书就说李正书,扯那么远呢。</p>

皇帝道:“他是李家的庶长子,生母死得很早,自小是李老太君把他带大。因为个人才华太过,他选择压制修行进度,晚成神临,以此避免和李正言竞争。因为李家荣华太盛,所以他不肯入朝,情愿为家族韬隐——这样的人,你说是不是一个懂事的人?”</p>

以前姜望从来不会揣测天子的心思,但今天他想——天子大概是觉得,李正书这一次的辞行,是有些任性了。</p>

那么懂事的李正书,突然不懂事一次,天子不习惯。</p>

姜望不由得说道:“懂事的人,常常是受委屈的人。总是咬着牙不吭声,慢慢别人竟不觉得他会痛。”</p>

皇帝的声音像在极高的位置漂浮:“你在朕这里受过委屈吗?”</p>

“草民没有。”姜望垂眸道:“草民不懂事。”</p>

若真没有受过委屈,曾经的国之天骄,列国最年轻军功侯,今日为何称“草民”!</p>

天子冷笑一声:“连你也没有真心话跟朕讲了么?你们一个个的,心里积着怨呐!”</p>

今晨本该有雨,外间都起了雷霆,却在这刻,惊散了。</p>

暖阁之中悬明的宝珠,暖光都摇晃。</p>

姜望抬起头来,认真地看着这位亲手建立霸业的皇帝:“如果您要这样讲话,那草民现在就会觉得委屈了。”</p>

霍燕山努力地让自己藏在廊柱后面,但因为他在内官之中罕见的高大身形,躲藏十分失败。</p>

“霍燕山!”天子抬高音量。</p>

霍燕山急步而前,低声应道:“陛下。”</p>

天子道:“江汝默今天去摧城侯府,传达政事堂的意见,要予朕的定海神将以风光大葬。摧城侯是怎么答的?”</p>

霍燕山道:“摧城侯说,此事有公私两论——于私而论,李龙川不是正死,不宜大办,久视伤心。于公而论,李龙川享国之俸,不是为国家立大功而死,不配受大祭。”</p>

“狗胆!”天子骂道:“事涉世袭国侯,你敢有一字不实吗?”</p>

霍燕山伏身道:“内臣以项上人头作保,未有一字增减。”</p>

“姜真人!”天子道:“你怎么看?”</p>

盛夏的东华阁,给人凉飕飕的感觉。</p>

姜望昂首直脊,受了这声“姜真人”。</p>

他扭头看着霍燕山,居高临下地问道:“敢问霍公公,江相当时是怎么回应的?”</p>

霍燕山抬头看着天子。</p>

天子只道了声:“说!”</p>

霍燕山道:“江相说,李龙川是国家良将,他的丧事就是国事,理应国礼治之。但在这种事情上,一位父亲的意愿,高于一切。哪怕是国家礼制,也当为此让步。摧城侯既然不喜喧嚣,怕惊扰了英灵,此事也就作罢。咱们哀心在此,不妨成烬。”</p>

姜望转身对天子一礼:“天子气度恢弘,真乃千古仁君!”</p>

皇帝冷漠地道:“江汝默是个老好人,惯会说场面话。只有你这样的鲁钝之人,才会当真。”</p>

姜望道:“‘老好人’的评价,草民也听过。‘面慈心黑’的评价,草民也听过。江汝默可以是任何一种人,草民眼拙,无法看清,更不敢妄评。但大齐国相在摧城侯府,当着李龙川的遗体,只有态度,没有场面。”</p>

皇帝道:“那也只是江汝默的态度。”</p>

姜望道:“您用江老为相国,这就是您的态度。”</p>

就像曹皆在海外,无论做了什么决定,都代表齐天子。</p>

哪怕齐天子自己未见得会那么做!</p>

姜述这样的帝王,是愿意让臣属担美名,自己担恶名的。若真有什么事情激沸民怨,他也绝不会诿责于谁。只会说,“朕躬亲”。</p>

“不必说江汝默如何了。”皇帝一拂袖:“你来揣摩一下朕心!朕也想知道,你姜青羊会如何想朕。”</p>

姜望道:“草民岂敢妄测天心!”</p>

“你不得不揣摩。”皇帝说。</p>

姜望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道:“伐夏一战,逐风铁骑连下奉节府二十三城,而后跃马江阴平原上,对峙夏军。正面铺开,刀尖对刀尖。一次冲锋,减员三万余,直接打废了故夏之镇国军。摧城侯亲为先锋,跃马迎敌。其子其女,都在阵中,紧随其后为次锋。举家于一战,此草民之所未闻而亲见。”</p>

“在鬼面鱼海域,李凤尧与草民言,说李氏接受朝廷的一切决定。在摧城侯府,老太君跟草民说,李家吃的是军粮,端起这碗饭,就不会怨。此草民之亲闻。”</p>

“石门李氏如何,对不对得起国家,实在不在草民的言语中。在已经过去的那些年月里,在那洒落的鲜血,折断的弓,在您眼中!”</p>

他抬高声量:“陛下这样的圣明天子,怎会不体谅一个父亲的伤心!”</p>

言似金玉,掷地有声。</p>

皇帝看着他,却道:“你心里想了这许多,讲起来滔滔不绝,还说你不敢妄测天心!”</p>

“……我临时想的。”姜望道。</p>

皇帝冷声道:“这要衍道了,也不装鲁钝了,敢说自己脑子转得快了?”</p>

姜望道:“说真心话,用不着脑子转得快。违心的人才要费心思!”</p>

皇帝看了他一会,道:“接下来打算去哪里证道?”</p>

姜望道:“中域。”</p>

皇帝又冷笑:“中域风水好。大概更适合你。”</p>

姜望道:“自古而今,没有评出来的第一,更没有自认的第一,只有打出来的第一。”</p>

皇帝问:“那为何不去北域?”</p>

姜望没有说话。</p>

“你这样子真叫朕心烦!”皇帝把奏折扬起来,好像要砸他,但最后只是扔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响:“滚吧!朕要上朝了。”</p>

姜望拱手一礼:“草民告退。”</p>

转身便往外走,姿态十分洒脱。</p>

皇帝的声音又在后面响起:“出门就去中域,还是先回一趟博望侯府?”</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