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记

第六零一章 驼山(1 / 2)

随着多尔衮下令开始用重炮轰击复州城,满鞑子大军征剿金海镇的战争,正式拉开了帷幕。

而杨振则在海岸上传来隆隆炮声之中,率领袁进、胡长海的船队以及张臣、张国淦和李守忠各自指挥三哨火枪兵,开始了前往骆驼山海岸的旅程。

从北汛口向北,过复州河口,过复州湾,再沿海北上不远,就是骆驼山所在的海岸线了。

前后不过七八十里的路程。

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并没有这么遥远,但是复州湾一带的海岸线十分曲折,沿着海岸线行驶,比走陆路多了一倍的距离都不止。

好在此时已是崇祯十三年二月的下旬了。

明朝农历二月下旬,相当于后世的三月下旬,此时海上正多东南季风,顺风扬帆,也很方便。

此时复州湾以北海域的海冰,也开始大面积消融缩减,整个辽东湾海面上的海冰线,已经退至盖州湾、辽河口以及大凌河口一带海岸了。

这对杨振所部人马来说,当然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不仅大批船只北上骆驼山海岸毫无障碍,而且北上熊岳城所在的盖州湾以南海岸,也已经是一片坦途。

从大方向来说,之前杨振领着诸将在复州城内定下的迎战策略,至少在执行层面,已经不存在什么大的难度了。

杨振率领火枪营从被围的复州城跳出来以后,整个战场的主动权一下子就回到金海镇的这一边。

这一点,身处复州军前的满鞑子大军统帅多尔衮并没有意识到,可是杨振自己却已经清晰地意识到了。

崇祯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傍晚,杨振一行两百余艘大小船只,乘着上涨的潮水,在胡大宝的亲自迎接与领航之下,安全停泊在了骆驼山背后西海岸一处群峰环抱的沙质海湾里面。

杨振从大船上下来,登上一艘小船,很快就踏上了骆驼山西海岸的土地。

征东先遣军掷弹兵营游击潘喜,领着麾下的两个千总官王余祐、张天宝,一起迎候在海岸上。

他们见了杨振登岸,立刻上前见礼。

身高臂长的黑瘦青年潘喜,见了杨振一边行礼,一边满脸喜色地说道:“都督,俺们已经借着骆驼山的地利,打退了满鞑子正蓝旗四次强攻。

“干掉的满鞑子就是没有一千,恐怕也不止八百了!而俺们自己的弟兄,包括胡大宝他们水师的弟兄,除了几个受伤的,没有一个归西!”

当年那个桀骜不驯的潘喜子,如今久经战阵,已然成长为了一个足以独当一面的新秀战将了。

杨振见了他,又听他这么说,上前将他扶起,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很好,很好,你们做的很好!此次我们金海镇若是打退了来犯之敌,你们驻守骆驼山的队伍当属首功!”

杨振一诺千金,在军中已是一块金字招牌,若杨振说谁有功,那就绝不会口惠而实不至。

相反,以后是一定会有提拔或者其他的厚赏。

所以,杨振这么一说,前来迎接他的潘喜、王余祐、张天宝以及跟着上岸的胡大宝,都是满脸欢喜,连忙躬身称谢不已。

当天傍晚,借着夕阳最后的余晖,杨振一行人在骆驼山以西海岸泊好了船只,登上了陆地,穿过了一道道乱石林立荆棘丛生的山沟,在夜幕降临时分,抵达了骆驼山西面山脚下的林地。

骆驼山的西面是一处簸箕形状的山坳,山坳里的地形坡度相对平缓一点。

或许是因为不远处海岸上潮气的影响,这里布满岩石的地面上,也生长着稀疏的松树林子。

早在杨振率队到来之前,潘喜等人已经指挥手下的千余人马,为杨振一行的到来,准备好了营地。

营地也简单,就是将山坳里和山坡上的树木砍伐了,在相对平缓的山脚下搭建起了一排排一座座人字形的木棚子。

木棚子的上面,铺着一层砍伐松树取下来的枝条以及荆棘灌木蒿草。

为了防风,木棚子上面还压着骆驼山下随处可见的那种薄薄的大小不一的石板块。

当天晚上入夜之后,骆驼山一带雾气浓重,辛苦了一天的杨振,与其所部火枪营将士一样,到了营地之后,简单吃了点干粮倒头就睡,也没有来得及欣赏骆驼山的奇观。